點紙節的意思、點紙節的詳細解釋
點紙節的解釋
猶點紙。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三折:“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點紙節,可是他前推後擁強牽拽……屈殺了一個英傑。”
詞語分解
- 點的解釋 點 (點) ǎ 細小的痕迹或物體:點滴。斑點。點子(a.液體的小滴,如“水點點”;b.小的痕迹,如“油點點”;c.打擊樂器演奏時的節拍,如“鼓點點”;d.主意,辦法,如“請大家出點點”;e.最能說明問
網絡擴展解釋
“點紙節”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法律文書術語(主要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該詞源于元代關漢卿雜劇《哭存孝》,指在文件上按指印籤押的行為。例如劇中台詞:“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點紙節,可是他前推後擁強牽拽……屈殺了一個英傑。”此處“點紙節”特指通過按指印完成法律文書的認證流程。
二、民間習俗活動(較少見)
部分網絡資料提到其作為華北地區的傳統節日,指在特定日期(如農曆七月十五、正月初五)焚燒紙張祭祀祖先或祈福的習俗。但該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中元節”“寒衣節”等燒紙習俗混淆。
建議: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涉及民俗研究,需進一步考證第二種說法的真實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點紙節(diǎn zhǐ jié)這個詞是指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一個習俗活動,也稱為點紙儀式。點紙節是指在特定的節日或者重要的儀式活動中,人們會點燃紙張,向神靈祈福,表達敬意或者祈求好運。點紙節主要是通過火焰燃燒紙張,将人們的祝福和祈願送上天空。
拆分部首和筆畫:點(dian)由“立”(li)和“蔔”(bo)兩個部首組成;紙(zhi)由“糸”(mi)和“氏”(shi)兩個部首組成;節(jie)由“艹”(cao)和“吉”(ji)兩個部首組成。
來源:點紙節起源于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的宗教信仰和傳統文化,是人們對神靈的一種敬畏和信仰的表達。在中國傳統宗教和文化中,紙張被視為連接人間和神靈世界的媒介,通過點燃紙張,人們将對神靈的祈願和供奉發送到天空。
繁體:點紙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中,“點”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字形更加簡潔;“紙”字的寫法與現在相似,但筆畫可能會略有區别;“節”字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我在點紙節上向神靈祈福。
組詞:紙張、點燃、祭祀、宗教、信仰
近義詞:點燈、放火
反義詞:滅火、撲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