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約的意思、束約的詳細解釋
束約的解釋
控制;管束。 明 沉鲸 《雙珠記·助惡謀奸》:“文冊久稽違,特爾緊束約。”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網絡擴展解釋
“束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ù yuē,其核心含義為“控制、管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束約”指通過規則或制度對人的言行、思想進行限制,使人處于被約束的狀态。例如明代沈鲸在《雙珠記》中寫道:“特爾緊束約”,即強調對行為的嚴格管控。
二、使用特點
- 詞性功能:多作動詞,強調主動施加約束的行為。
- 使用場景:常用于描述制度、規範對個人自由的限制,如“文冊久稽違,特爾緊束約”,也適用于批評過度限制自由的現象。
三、相關辨析
與“約束”的區别:
- 束約:側重外部力量對人或事物的強制管控(如制度、規範)。
- 約束:既可指外部限制,也可指自我克制(如道德、紀律)。
四、應用示例
- 制度層面:“公司通過考勤制度束約員工行為。”
- 文學引用:“矛盾的非故意束約可能導緻規範失效”。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雙珠記》原文(明代戲曲)及《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約的意思
束約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物體受到束縛限制,不自由自在的狀态。在比喻上,也可以表示人的思想、行為受到嚴格的約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約的部首是木,總共有7畫。
來源
束約一詞最早記錄于《說文解字》。在古代,束約是指用繩索捆綁物品的行為。後來,這個詞的含義逐漸擴展到比喻人受到限制的狀态。
繁體
束約的繁體字為「束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束約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為「束約」。
例句
1. 他的才華被束約在了狹小的領域中。
2. 這種傳統觀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束約感。
組詞
束縛、約束、拘束、束手無策
近義詞
限制、壓抑、約束
反義詞
自由、解放、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