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會合衆人。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會衆然後能動擔,牛列然後能緻水。”《晉書·羊祜傳》:“﹝ 祜 ﹞每會衆 江 沔 遊獵,常止 晉 地。”
(2).參加集會或會議的人,到會者。《大6*法鼓經》卷上:“今此會衆,如旃檀林,清浄純一。” 劉揆一 《黃興傳記》:“旋開正式會於 霞關 之 阪本金彌 家,會衆三百餘人,舉 孫公 為總理,公為庶務,以攝行會事。”
(3).指會員。 魯迅 《朝花夕拾·範愛農》:“會衆即刻分成兩派:一派要發電,一派不要發。” 馬長炎 《暗鬥明争進江全》:“據了解,會衆絕大多數都是我們的基本群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會衆漢語 快速查詢。
“會衆”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含義
指參與集會或會議的人群,即“到會的人”或“參加開會的人”。例如:“今日會衆逾百,讨論熱烈。”
曆史與宗教語境
舊時特指加入會道門等民間組織的人,如明清時期的秘密結社成員。佛教經典《大法鼓經》中也用“會衆”代指參與法會的信衆。
動作與行為
作為動詞時,意為聚合衆人。例如《晉書·羊祜傳》記載“每會衆江沔遊獵”,即指召集衆人遊獵。
組織成員
現代可引申為團體中的會員,如宗教團體或協會的成員。
讀音說明
标準讀音為“huì zhòng”。“會”在“會計”等詞中讀kuài,但此處不適用。
擴展用法
作為成語時,可泛指多人相聚的場合,強調聚集的規模。例如:“慶典上會衆雲集,熱鬧非凡。”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詞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晉書》《潛夫論》等文獻。
《會衆》一詞的意思是指多個人聚會或集合在一起的狀态或行為。它可以表示團體、群衆、聚會、集會等含義。
《會衆》的部首是人字旁(亻)和月字頭(月),它的筆畫數為9畫。
《會衆》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北山》中:“北山有善圍,會衆甕而薪。”意思是北山上有一個圍住的地方,人們聚集在一起堆放柴火。
《會衆》的繁體字為「會眾」。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會衆》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相似,但略有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将會的字形寫作「囘」,衆的字形寫作「衆」。
1. 昨天晚上,我們在公園裡舉行了一次會衆,共同慶祝國慶節。
2. 科技展覽吸引了大量的會衆,場面非常熱鬧。
3. 這個組織定期舉行會衆,讨論重要議題。
1. 會衆參與
2. 會衆活動
3. 會衆讨論
1. 聚集
2. 聚會
3. 集會
孤獨、獨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