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時間的換算。 清 人分一晝夜為三百六十度,則一度換算成時間是四分鐘。《清史稿·時憲志四》:“推節氣用時法,以交節氣本日均數變時為均數時差,反其加減。”原注:“一度變時之四分。凡言變時皆倣此。”
“變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時間的換算方法,尤其在清代天文曆法中有具體應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變時”指時間的單位換算。清代将一晝夜劃分為360度,每度對應的時間為四分鐘。例如:
$$
1 text{度} = 4 text{分鐘},quad 24 text{小時} = 360 text{度}
$$
這一換算體系在《清史稿·時憲志四》中有明确記載,并提到“一度變時之四分”。
曆史背景
清代天文曆法采用“周天度數”劃分時間,與西方幾何測量結合,形成獨特的計時體系。這種換算方法主要用于節氣推算和曆法調整。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變時”一詞較少使用,但其核心含義(時間轉換)仍可引申為對時間靈活調整或動态管理的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清代曆法細節,可參考《清史稿》原文或相關天文史料。
《變時》是一個詞語,表示時間的變化或者時代的變遷。
《變時》的部首是「⾓」,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10。
《變時》一詞源于中文漢字,由兩個漢字組成,意思是時間的轉變。
《變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變時」。
在古代,「變時」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仍然由「⾓」和「⼩」兩個部分組成。
1. 隨着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們生活的變時越來越快速。
2. 社會的變時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適應。
變化、變革、時代、時間
演變、蛻變、轉變
恒定、固定、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