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晉書·慕容垂載記》:“且 垂 猶鷹也,飢則附人,飽便高颺,遇風塵之會,必有陵霄之志。”後遂以“飢附飽颺”謂不得志時即來依附,得志時便遠走高飛。《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回目:“ 滿少卿 飢附飽颺, 焦文姬 生讎死報。”《*********全書》附錄《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如 陳炯明 者,飢附飽颺,外強中乾,諉過推罪,嫁禍貽患。”參閱 清 鄭志鴻 《常語尋源·飢附飽颺》。
“饑附飽飏”是一個具有貶義色彩的成語,常用于批評趨炎附勢、忘恩負義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這一成語通過生動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性中趨利避害的弱點,具有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或褒義表達。
《饑附飽飏》(jī fù bǎo yáng)是一個成語,意為“連饑時也不願離開滿足的地方”。指人在得到充分滿足之後,心滿意足地恒久不變。
《饑附飽飏》由“饣”、“丨”、“饣”、“匃”、“飠”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
《饑附飽飏》出自《說文解字》,是漢字的一個獨特詞彙。在繁體字中,它的表示為「飢附飽飏」。
在古代漢字中,饑的寫法為“饣+幾”,附的寫法為“匃+屰”,飽的寫法為“飠+包”,飏的寫法為“飠+昜”。這些都是過去漢字的變體寫法。
1. 無論如何,他都饑附飽飏,從來不會變心。
2. 盡管有更好的選項,但他仍然選擇了饑附飽飏的生活。
組詞:饑餓、附近、飽滿、飏風、飽足。
近義詞:滿足、知足、滋養、依附。
反義詞:饑餓、離開、不滿足、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