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節的意思、戎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節的解釋

兵符。引申指兵權。 唐 韓愈 《烏氏廟碑銘》:“授我戎節,制有壃墟。” 唐 元稹 《莺莺傳》:“廉使 杜确 将天子命以總戎節,令於軍,軍由是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戎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戎節”指兵符,即古代調遣軍隊的憑證。該詞由“戎”(軍事、兵器)和“節”(符節、憑證)組合而成,強調軍事領域的權力象征。

二、引申含義

在唐代文獻中,“戎節”被引申為兵權,表示對軍隊的指揮權。例如:

三、字義分解

  1. 戎(róng):

    • 本義為兵器、武器(如“兵戎”);
    • 引申為軍事或軍隊(如“戎馬”“投筆從戎”);
    • 亦指中國古代對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2. 節(jié):

    • 原指竹木的分段處,後擴展為符節、節制等含義;
    • 在軍事語境中特指符節憑證。

四、補充說明

“戎節”多用于唐代文獻,屬于特定曆史時期的軍政術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軍事權力的象征與行使展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烏氏廟碑銘》《莺莺傳》等唐代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戎節的意思

戎節是指古代戰争時期的一種節日,又稱為軍功節。在中國古代,士兵們在取得戰功後會舉行慶祝活動,以表彰軍功并鼓舞士氣。因此,“戎節”一詞也常用來表示戰争或軍事節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戎節的拆分部首是“戈”,部首也即是一個漢字的第一個偏旁,可以幫助理解字義。戎節的部首“戈”,象形地表示了戰争、戈矛等含義。

筆畫數上,“戎節”共有9個筆畫,可以通過這些筆畫來書寫和辨認這個字。

來源

“戎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部古代文獻中。它記錄了周朝時期國君祭祀祖先的一些節日,其中包括戎節。後來,這個詞逐漸固定為古代戰争的節日。

繁體

在繁體字中,“戎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不同。對于“戎節”這個詞,古時的寫法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并沒有改變。

例句

1. 在古代,戎節是一種慶祝勝利的活動。

2. 每年的戎節,學校會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

組詞

戎節會、戎節慶、戎節歌舞、戎節戰功、戎節之喜

近義詞

軍功節、戰争節

反義詞

和平日、安甯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