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侵罔的意思、侵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侵罔的解釋

謂擅權欺罔。《漢書·王嘉傳》:“臣驕侵罔,陰陽失節,氣感相動,害及身體。” 顔師古 注:“罔謂誣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侵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侵罔”意為擅權欺罔,即濫用職權進行欺騙、蒙蔽或誣陷他人。其中“侵”指侵犯、越權,“罔”指欺瞞、蒙蔽,兩字組合後多用于描述權力者的不當行為。

  2.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嘉傳》:“臣驕侵罔,陰陽失節,氣感相動,害及身體。”。顔師古對此注釋:“罔謂誣蔽也”,進一步說明其核心含義是“誣陷和蒙蔽”。

  3. 構成分析

    • 侵:本義為侵入、侵犯,引申為越權或過度幹預(如“侵晨”指接近天明)。
    • 罔:古同“網”,後衍生為“欺騙”“蒙蔽”之意(如“欺罔”“置若罔聞”)。
  4. 補充說明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偶有使用,如唐代陸龜蒙的詩句“永夜譚玄侵罔象”,但此處的“侵罔”可能更偏向哲學或抽象層面的讨論。

  5. 現代適用性
    “侵罔”屬生僻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欺上瞞下”“濫用職權”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字詞演變,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漢語詞源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侵罔

侵罔(qīn wǎng)一詞指的是欺騙、哄騙、蒙蔽他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侵是左邊的部首,意為攻擊;罔是右邊的部首,意為欺騙。

侵罔共有10畫,其中侵部分的側面形狀類似于“頁”的字形,共3畫;罔部分的形狀類似于“罒”的字形,共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墨子》中,它形容了某些人以假托真、謊言欺騙他人,意在遮罪掩過。

在繁體字中,侵罔兩個字的寫法保留了原有的形狀,隻是筆畫略有變化。侵變成了「侵」,保持了左邊的部首,罔變成了「蟁」,多了一筆,形成了蜥蜴的形狀。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侵的寫法是從上到下寫成長方形,中間畫一橫,再從上到下畫一豎;罔的寫法是單獨的「罒」字形。

例句:

1. 騙子用各種手段侵罔了老人的積蓄。

2. 他的言辭侵罔了衆人,沒有人相信他。

組詞:侵犯、侵略、侵權。

近義詞:欺騙、蒙蔽、哄騙。

反義詞:誠實、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