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簿問的意思、簿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簿問的解釋

《漢書·霍光傳》:“始 許後 暴崩,吏捕諸醫,劾 衍 侍疾亡狀不道,下獄。吏簿問急。”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已而上收督師 袁崇煥 於詔獄。大學士 錢尤錫 、兵部尚書 王洽 、戎政尚書 李邦華 、工部尚書 張鳳翔 皆坐 煥 黨簿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分析,“簿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有所不同,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

一、分字釋義

  1. 簿(bù)

    指文書、冊籍或登記用的本子。

    《說文解字》釋:“簿,牍也。”段玉裁注:“簿,謂簿書,所以記錄事務。”

    例:漢代“對簿公堂”即指依據文書記錄受審(《史記·李将軍列傳》)。

  2. 問(wèn)

    本義為詢問、審訊。《說文解字》:“問,訊也。”

    引申為審查、追究責任,如“拷問”“诘問”。

二、複合詞“簿問”釋義

核心含義:指依據文書記錄進行審訊或追究責任,屬古代司法術語。

三、古籍用例印證

  1. 《漢書·賈誼傳》:

    “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為大故”,顔師古注:“簿問”即通過文書追責。

  2. 《後漢書·循吏傳》:

    “吏坐簿問”,指官吏因文書審查被問責。

四、現代使用與演變

現代漢語中“簿問”已罕用,其含義由“審訊”“查問”等詞替代。古義保留于研究文獻中,如法制史著作常引此詞描述漢代司法程式(參考:中華書局《秦漢法律史研究》。


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4. 專業古籍數據庫(如國學大師網、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

“簿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司法或案件審理的語境中,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簿問指官吏通過書面記錄的方式對涉案人員進行審訊或追究責任,強調以文書形式展開調查或審問。該詞常見于史書或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二、詞源與用例

  1. 詞源分析:

    • 簿:本義為“冊籍、文書”(如賬簿、名簿),引申為通過文字記錄事務。
    • 問:指審問、追究。
    • 合稱“簿問”即通過文書形式進行審問或追責。
  2. 文獻用例:

    • 《漢書·霍光傳》記載:“吏簿問急”,指官吏以文書記錄的方式嚴厲審問涉案醫官。
    • 清代黃宗羲《子劉子行狀》提到官員因袁崇煥案被“簿問”,即通過文書流程追究其連帶責任。

三、與現代詞彙的對比

現代司法中類似“簿問”的表述更傾向于“書面審訊”“立案調查”等,但“簿問”特指古代以文書為載體的正式審問流程,帶有曆史語境色彩。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結合上下文探讨其法律或制度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背境備查冰筆不苟差忒澄窨齒杖鋤奸脆而不堅倒楣慸芥頂上巢短才反正改邪歸正貫綜滾核桃懷疴謊徹梢虛皇祖活鲅鲅醬紫腳家角亢記辨介使汲揚巨鹿之戰口溜子廉折霖淖臨崖失馬路皷驢臉答挂駡話糜爛冥果納徵蟠幽破帖遷替鉗桎傾詭起塔嚷駡瑟弄琴調上菜社論水精鹽瑣瑣蒲桃讨帳添菜抟聚屯紥讬載烏合鹹唐哮啕銷贓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