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haracter;figure]
(2) 小說或戲劇中被描寫的人
人物描寫
(3) 被認為有突出或顯著特性的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6*澤6*東《沁園春·雪》
恺撒是個偉大的曆史人物
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範,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4) [voice]∶講話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勵或發命令的人
由一個圈内人物指導
(5) [talent]∶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個人物
(1).人與物。《莊子·庚桑楚》:“夫至人者,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與為怪,不相與為謀,不相與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來。” 成玄英 疏:“夫至人虛心順世,與物同波。”《隋書·律曆志上》:“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 明 張綸 《林泉隨筆》:“言天地人物之理,固不隨一人而存沒也。”
(2).指人與財物、財富。《後漢書·段颎傳》:“今 先零 雜6*種,累以反覆,攻沒縣邑,剽略人物,發冢露屍,禍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誅。” 宋 蘇轼 《富鄭公神道碑》:“ 宋 興百三十年,四方無虞,人物歲滋。”
(3).特指人與其他動物。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一章:“若物類無此愛質,則人物之生不育,而萬類滅絶久矣。故生生之道,愛類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4).指人。《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遠則襲陰陽之自然,近則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漢書》 晁錯 對策曰:‘計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贻書》:“主人家道:‘長官語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實不相瞞,在下原是京師人氏。’” 沙汀 《航線》:“從房倉裡和統倉裡擠出各色各樣隨意裝束着的人物,好象發生了火警。”
(5).他人。《東觀漢記·第五倫傳》:“ 倫 免官歸田裡,不交通人物,躬與奴共發棘田種麥。”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嘗論評人物之優劣。”《南史·傅縡傳》:“負才使氣,陵侮人物,朝士多銜之。”
(6).指才能傑出或聲望卓著、有地位的人。《後漢書·許劭傳》:“ 劭 與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舅氏多人物,無慙困翮垂。” 趙彥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應如上所言騫騰富貴之事也。” 宋 範成大 《送通守林彥強寺丞還朝》詩:“地靈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啟超 《南海康先生傳》第一章:“其人未出現以前與既出現以後,而社會之面目為之一變,若是者庶可謂之人物也已。” 沉從文 《蕭蕭》:“祖父是當地一個人物。”
(7).指人的品格、才幹。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貞元 中, 楊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氣概不相上下。”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議大夫和州刺史吳郡張公神道碑銘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閥稱。”
(8).指人的外貌。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盧 雖人物甚陋,觀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蔔之,他日必為大用乎?”《水浒傳》第五七回:“衆人看 徐寧 時,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長身體,團團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細膀闊。”《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卻見是一個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下:“ 肅宗 謂 李揆 曰:‘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絶。” 田漢 《獲虎之夜》:“ 陳 家起先嫌我們獵戶出身,後來看得你人物還不錯,才應允了。”
(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高秀實 茂華 ,人物高遠,有出塵之資。”
(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時間,她簡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11).指辨别評述人的流品。《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續漢書》:“ 玄 ( 橋玄 )字 公祖 ,嚴明有才略,長於人物。”
(12).指以人物為題材的中國畫。 宋 蘇轼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詩:“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難到今世。”
(13).文學作品和藝術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西洋畫》:“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見其所畫人物,視之初不辨頭目手足,以鏡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作官須明公罪私罪》:“門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魚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萬計,人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結成人物,豈亦化工為之耶?”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寫在前面》:“隻想把這個階段的土改工作的過程寫出來……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人物漢語 快速查詢。
人物是漢語中一個多維度概念,其核心含義指具有鮮明特征、社會屬性或藝術價值的個體。根據權威詞典及學術研究,其釋義可歸納如下:
指在特定領域(如政治、文化、軍事)有突出貢獻或社會影響力的人。
例證:
“曆史人物”指在曆史進程中起重要作用者;
“英雄人物”強調其非凡品質與功績。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人物”為“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點的人”。
在文藝作品中,指作者塑造的虛構或非虛構角色,承載情節發展與主題表達。
分類:
- 主要人物:故事核心,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
- 次要人物:推動情節或襯托主角,如《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
- 典型人物:反映社會共性的藝術形象,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
來源: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指出,人物是叙事作品“情節的動力與主題的載體”。
強調個體在社會關系中的定位及行為特質,常與性格、地位關聯。
例析:
- “人物性格”指個體穩定的心理特征(如果斷、懦弱);
- “小人物”隱喻社會底層群體,如契诃夫小說中的小公務員。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義“人物”包含“人的品貌風度”,如《舊唐書》載“人物俊逸”。
在視覺藝術中,專指以人為主體的創作題材。
應用場景:
人物畫(如唐代仕女圖)、人物雕塑(如秦始皇兵馬俑)。
來源: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史》将“人物畫”列為獨立門類,強調其“形神兼備”的美學标準。
口語中可形容某人行為獨特或引人注目(含褒貶色彩)。
例句:
“他可是個人物”暗指其能力出衆或行事不凡。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标注該用法為“口語化評價性表達”。
綜合權威參考:
“人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方向:
基本定義 指被描述、塑造或表現的具體個體,通常具有獨立身份和特征。例如文學作品中虛構的角色、曆史記載的真實個體,或藝術創作中的人像表現。
文學藝術中的核心要素 在小說、戲劇等創作領域,人物是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載體,包含:
該詞在不同使用場景中,既保留着"人類個體"的核心語義,又通過附加語境獲得具體指向性。理解時需要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側重含義。
阿爾山溫泉薄身徧覜參五蟬珥城戍塵音澹泊殚乏丁香柿豐标不凡負力溝猶瞀儒貴降故作合鬧鴻裁懷撫黃頭室韋圜門講評鑒衡膠漆浄瓶吉徵絶服絕無僅有郡王奎壁奎蹏老師李佛子立極伶俐淩上虐下臨危制變鸾颠鳳倒率更書漫士腼懷逆毛鸧弄不懂丕運葡萄乾囚車人多阙少仁讓桑弧矢志善馭扇枕沈年霜縷說谕述撰素信頹倚拖拉萬馬奔騰菀抑委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