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樹立最高準則。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賦》:“所以報本反始,所以慶長立極。” 明 唐順之 《廷試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極。”
(2).登帝位;秉國政。 宋 文天祥 《逐鹿》詩:“ 軒轅 此立極,玉帛朝諸侯。”《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上帝傳下玉旨雲:‘朕立極以來,未會卿等,今立此會,名曰三界通明會。’” 清 李振裕 《祠阙裡雅》詩:“於皇時 清 ,繼天立極。”
“立極”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立極”由“立”(建立)和“極”(頂點)組成,本義指确立事物的最高準則或達到極限狀态。例如:
在曆史文獻中,“立極”常引申為君主即位或執掌政權。例如:
在風水學中,“立極”指确定宅院或墓地的中心點(中宮),作為布局和勘察的基準。傳統上以“院心”或“宅心”為立極點,通過羅盤定位坐向。
該詞與古代神話相關,如《淮南子》記載女娲“斷鳌足以立四極”,指用神龜四肢支撐天地四極,後衍生出“确立綱紀”的抽象含義。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學、曆史、風水等領域的用法,若需深入某一方向,可參考對應來源。
立極(lì jí)是一個富有意義的中文詞語,由“立”和“極”兩個字組成。下面将為您介紹該詞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代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立極”這個詞的“立”字作為部首,它的基本意思是“站立”,同時也有“建立”、“确立”的含義。它的部首是“立”,總共有5個筆畫。
而“極”作為一個獨立字,意味着“極限”、“最高點”,也可以表示極端的程度。它的部首是“木”,也是總共有8個筆畫。
“立極”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最初的字形是“⿱立傑”,之後演變為現代漢字中的“立極”。“⿱”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表示兩個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字義。
在繁體字中,“立極”保持了其原始的字形,分别為“⿱立傑”。不同于簡化字的“⿱立極”,繁體字中的“⿱立傑”形狀更加複雜。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的結構更加複雜,書寫方式比較繁瑣。以“立極”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會更接近于繁體字的形态,“立”字的筆畫更多、結構更複雜,而“極”字的外形也會有所變化。
1. 他以頑強的毅力,立極于科學界的最高峰。
2. 這個設計在功能、美觀和實用性方面都達到了立極之境。
3. 孩子們對待學習的态度應該立極認真,努力追求知識和進步。
1. 立即:立刻,馬上。
2. 極限:極端,盡頭。
3. 建立:創立,确立。
1. 高峰:巅峰,頂峰,極點。
2. 極緻:終極,最高點,頂級。
3. 極度:極端,極大。
1. 平庸:平淡,普通。
2. 一般:普通,一般性。
3. 不極:平凡,中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