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利用各種有利的态勢或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孫子·勢篇》:“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然文之任勢,勢有剛柔,不必壯言慷慨,乃稱勢也。”
(2).謂任意使用手中的權勢。《文選·潘嶽<西征賦>》:“當 音 鳳 恭 顯 之任勢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 李周翰 注:“ 王音 、 王鳳 、 弘恭 、 石顯 之徒,邪佞用勢,熏灼震耀於天下。”《晉書·華恒傳》:“初, 恒 為州大中正,鄉人 任讓 輕薄無行,為 恒 所黜。及 讓 在 峻 軍中,任勢多所殺害,見 恒 則恭敬,不肆其虐。”《魏書·文帝紀》:“其年, 始祖 不豫, 烏丸王 庫賢 ,親近任勢。”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 王義方 ,時人比之 稷卨 , 鄭公 每雲:‘ 王生 太直。’ 高宗 朝, 李義府 引為禦史。 義府 以定冊 武後 勳,恃寵任勢, 王 惡而彈之,坐是見貶,坎軻以至於終矣。”
“任勢”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策略的詞語,主要有兩層含義,現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任勢”指在特定情境下,利用有利态勢或順應事物發展趨勢,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核心在于“借勢”而非單純依靠人力,強調對客觀條件的靈活運用。
軍事策略層面
源自《孫子兵法·勢篇》:“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權力運用層面
另一層含義為任意使用手中權勢,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唐代王義方因彈劾權臣李義府濫用職權而被貶,即體現了此意。
當代語境中,“任勢”可引申為:
需區分兩種含義的語境:前者側重積極借勢的智慧,後者多含貶義(濫用權力)。理解時應結合上下文,避免混淆。
任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任”和“勢”兩個部分組成。
根據部首拆分,“任”部為“人”字旁,表示與人相關的事物;“勢”部為“力”字旁,表示力量、影響的意思。
根據筆畫,整個詞語共有11個筆畫。
《任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孔子的《論語》中,曾有出現過“百幾之任勢”一詞,意為百人之力的職務和權勢。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某個人或事物所具備的影響力和能力。
《任勢》的繁體字為“任勢”。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中的字形描寫“任”的下部本為“聴”,表示聽從,彎曲的形狀代表順從,表示任意,後來演變為今天的“任”。而“勢”的下部本為“矣”,表示停止,最初的意思是力量停止,後來引申為權勢、勢力的意思。
1. 他有着巨大的威望和廣泛的人脈,擁有頗大的任勢。
2. 一個好的領導者應該能夠善于運用自己的任勢,推動團隊的發展。
1. 任意:表示隨意,不受限制。
2. 任務:表示分派給某人的工作。
3. 可任:表示可以承擔某種責任或擔任某個職務。
1. 權勢:指擁有權力和影響力。
2. 勢力:指個人或集體在某個地區或範圍内所具備的影響力。
無處:表示沒有任何地方可去或可做的事情。
無權:表示沒有權力和影響力,不能決定或控制事物的發展。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