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桡木的意思、桡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桡木的解釋

曲木,使木彎曲。 漢 王充 《論衡·感虛》:“ 神農 之橈木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穀,穀始播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桡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áo m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曲木或使木彎曲
    該詞的核心含義指“彎曲的木材”或“使木材彎曲的動作”。例如《論衡·感虛》中提到:“神農之橈木為耒,教民耕耨”,即描述神農氏通過彎曲木材制作農具(耒)的過程。

二、詞源與分解

三、引申用法

部分資料提到“桡木”可比喻腿腳僵硬、行動遲緩,或形容思維、動作不夠靈活。但此用法多見于特定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四、文獻引用

漢代王充《論衡·感虛》中的記載是“桡木”一詞的重要文獻來源,體現了其曆史背景。

五、注意事項

不同來源對“桡木”的解釋側重不同,高權威性資料(如漢典、查字典)主要強調其本義,而引申義需謹慎使用。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桡木:一個古老而富有象征意義的漢字

桡木(ráo mù)是一個由“木”和“杲”兩個部分組成的漢字。它的基本意思是指船尾上用于舵杆左右搖擺的木頭。

部首和筆畫

桡木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7,分别是:一劃、“囗”字橫撇三劃和“又”字一撇一折。

來源和繁體寫法

桡木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中。在繁體中,桡木的寫法為「橈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桡木的寫法比現代略有不同。它的文言文寫法為「擾」,意為擾亂船的方向。

例句

1. 船長拿着桡木,熟練地操縱船隻穿行在湖面上。

2. 據說古代船家會在桡木上刻上一些吉利符號,以求平安順利。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桡舟、舵桡、桡頭。

近義詞:梢、橈。

反義詞:船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