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理的意思、天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理的解釋

(1) [natural's law]∶自然法則;天道,天然的組織結構

依乎天理。——《莊子·養生主》

(2) [heavenly principles;moral principles]∶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封建倫6*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

(3) [moral principles;morality]∶道義

(4) [nature;natural instincts]∶天性

詳細解釋

(1).天道,自然法則。《莊子·天運》:“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談天理之開基,辯人道之始終。”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大字寺園》:“其水其木,至今猶存,而曰堂曰亭者,無復彷彿矣!豈因於天理者可久,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

(2). 宋 代理學家把封建倫6*理看作永恒的客觀道德法則,稱“天理”。 宋 朱熹 《答何叔京》之二八:“天理隻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

(3).泛指道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自道神鬼莫測,豈知天理難容?”《紅樓夢》第六八回:“嬸娘怎麼樣待你?你這麼沒天理,沒良心!” 洪深 《貧民慘劇》第三幕:“天理良心,做這種的事情!”

(4).猶天性。《禮記·樂記》:“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 孔穎達 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滅絶矣。”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誘于可誘而天理滅矣。”

(5).星名。《隋書·天文志上》:“魁中四星,為貴人之牢,曰天理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天理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天理"是漢語中具有哲學與倫理雙重内涵的核心概念,其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

  1. 自然法則與宇宙規律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天理"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運行規律,如四季更替、日月運行等自然現象的内在秩序。這一含義可追溯至《莊子·天運》"順之以天理",強調萬物生滅的必然性。

  2. 儒家倫理道德準則 在儒家典籍中,"天理"被賦予道德屬性,特指人類社會應遵循的綱常倫理。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命題,将三綱五常視為普遍道德标準。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指出,宋明理學将"天理"抽象為超越具體道德規範的形上本體。

  3. 司法審判的公義象征 明清時期司法文獻中,"天理"常與"國法""人情"并稱,構成傳統判案的三重标準。《明公書判清明集》記載的判詞多次援引"天理昭昭"作為裁判依據,體現自然正義觀在法律實踐中的滲透。

  4. 現代語義的雙重轉化 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詞典》保留其雙重含義:既指客觀自然規律,又指被普遍認同的公道準則。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史稿》中分析,該詞在近代完成了從哲學概念向日常用語的語義泛化過程。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了權威辭書、哲學典籍及語言學研究著作,系統呈現了"天理"概念的曆時性演變與共時性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天理”是一個具有哲學與倫理學雙重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隨曆史演變和文化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四方面理解:

一、自然法則與天道

“天理”最初指代自然界運行的基本規律,即“天道”或“自然法則”。如《莊子》所言“依乎天理”,強調順應自然規律。這一含義在先秦時期較為突出,将“天”視為有形實體或虛空自然,以陰陽調和萬物生滅。

二、儒家倫理的哲學化表達

宋代程朱理學對“天理”進行了系統性重構:

  1. 永恒道德法則:二程提出“天理雲者,更無求備……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認為天理是超越時空的客觀存在。
  2. 社會倫理核心:朱熹進一步将封建倫理(如三綱五常)視為“天理”,稱其為“生物之本”,成為社會秩序合法性的依據。

三、民間文化中的公道象征

在通俗語境中,“天理”常與“公道”關聯,如“天理難容”“天理昭然”等表述,體現民衆對道德正義的樸素信仰,認為“天”能主持善惡報應。

四、詞義延伸與多維度解釋

小結

“天理”概念從自然哲學擴展至倫理哲學,既包含對宇宙規律的認知,又承載着社會規範功能。其核心矛盾在于:作為自然法則時強調客觀性,作為倫理準則時則具有主觀建構性。這種雙重性使得“天理”成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關系”的關鍵切入點。

别人正在浏覽...

苞杞豹文鼠避乖兵尉不悛財政寡頭拆建禅祖乘興侈國舂舂井井充箱風腳風言醋語複辟購線官績鬼中滾算黃龍洞昏昏默默魂消膽喪家蠶焦亂叽叽矜倨及屬炬炭空餘醨酪六緯隆密録子驢熊蠻牋馬乳美氣匿行橋肚秋種取攝喪娶散座善人社司詩賦手爪水緑殊言别語思舊廷诤朣朦推檢土劣衛畿文章海無師自通勿述相質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