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使的意思、任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使的解釋

(1).差遣,委用。《左傳·昭公六年》:“猶求聖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師,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過亂。”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自序》:“聖人興德,孰不勞聰明於求人,獲安逸於任使者哉?” 宋 司馬光 《進修心治國之要劄子狀》:“ 漢高祖 知人善任使,苟為不才,雖見喜也棄之;苟才矣,雖負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奮布衣取天下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重讀書人》:“ 鄂剛烈公 容安 不諳國語,上雖督責,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緻廢棄。”

(2).指差事,使命。《宋史·嶽飛傳》:“ 範宗尹 言 張俊 自 浙西 來,盛稱 飛 可用,遷 通 、 泰 鎮撫使兼知 泰州 。 飛 辭,乞 淮南東路 一重難任使,收復本路州郡,乘機漸進。”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艷 ( 吳暨艷 )、 彪 ( 徐彪 )所行如此,可謂不負任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任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基本含義:

    • “任” 有“任用”、“委任”、“擔當”、“承擔”之意。
    • “使” 有“派遣”、“指使”、“緻使”、“讓”之意。
    • 因此,“任使”的核心意思是“任用并差遣” 或“委派任務并驅使去做”。它強調上級或主人對下屬或仆役的支配和使用。
  2. 具體釋義與用法:

    • 委任差遣: 指上級賦予某人職責或任務,并派遣其去執行。例如:“他深受信任,常被任使處理要務。” 這體現了“任用”和“派遣”的雙重含義。
    • 聽憑驅使: 含有“任憑差遣”、“聽從使喚”的意思,常用于表示對上級或主人的服從态度。例如:“願效犬馬之勞,任使驅策。” 這裡更側重于“任憑”、“聽憑”的意味。
    • 役使、使用: 在更廣泛的語境下,可以指使用人或物。例如:“此人才幹出衆,可堪任使。” (指可以使用這個人) 或 “此工具堅固耐用,足堪任使。” (指可以使用這個工具)。這裡的“任使”接近“使用”、“派上用場”的意思,但通常用于人時仍隱含一定的上下級關系。

“任使”一詞的核心在于表達“任用、派遣、聽憑使用” 的關系,常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的支配、使用或某人表示願意接受差遣的态度。在現代漢語中,其使用頻率不如古代或近代漢語高,但仍可見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如表示忠誠或描述曆史場景)。

權威參考來源:

請注意: 由于無法提供具體的網頁鍊接(搜索結果為空),以上來源名稱均為公認的權威漢語辭書名稱。在實際引用時,建議查閱這些工具書的紙質版或官方授權的電子版本以獲取最準确的釋義和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任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èn shǐ,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差遣,委用

指對人員的選拔、任用和派遣。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為常見,例如:

二、差事,使命

指具體的任務或職責。例如: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任使”的用法已不常見,多用于文言或特定曆史文獻。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委派”和“任務”展開,體現了古代對人才任用和職責分配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左傳》《宋史》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識迸濺編餘伯樂相馬不侔才明采沐參拍察罕沖默愁心丹柱燈盌點照隊日二至圈剛疏攻苦食儉關接灌喪官興鼓司何其相似乃爾華屋秋墟匠理繭眉減衰積習生常劇評兩榜理紀厘米臨局戮沒露袒梅花數釀罋乾行袷袢清尚齊雲社啬己奉公煞回師道食料刷鬧松活素骖宿篆擡頭恬惰亭曆推亡固存枉矢頑愚缃牒險虐犧币溪毛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