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葉剪枝,整枝。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桑柘》:“栽後二年,慎勿採沐;小採者,長倍遲。” 石聲漢 注:“沐,即修剪樹枝。”
“采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采沐”指摘葉剪枝、修剪整枝,屬于農業術語,常用于描述植物(尤其是桑樹、柘樹)的養護管理。該詞由“采”(采摘、剪除)和“沐”(修剪)組合而成,其中“沐”在此處并非“沐浴”之意,而是特指對樹枝的修整。
最早見于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桑柘》:
“栽後二年,慎勿採沐;小採者,長倍遲。”
石聲漢注:“沐,即修剪樹枝。”
此句強調桑樹種植後兩年内不宜修剪,過早修剪會影響生長速度。
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如)将“采沐”引申為“接受良好教育修養”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現代誤讀或小衆引申義,建議以《齊民要術》等古籍記載的農業釋義為準。
現今多用于古文研究或農史領域,偶見于姓名(如“采沐”寓意爽朗吉祥,但屬人名擴展用法)。
《采沐》是一個漢語詞彙,它表示在早晨或傍晚洗面沐浴的意思。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采(radical)和沐(radical)。其筆畫數分别為6畫和8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采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和經典文化。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有一種繁體寫法:「採沐」。這種寫法在某些場合中仍然被使用,但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使用簡體寫法來表達該詞。
例句1. 今天早上我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采沐,感覺非常清新舒爽。
2. 傍晚的時候,他在河邊采沐,享受着自然的美妙。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采菊、采風、沐浴、沐浴露。
近義詞:洗漱、沐浴。
反義詞:髒兮兮、未洗、未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