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愚的意思、頑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愚的解釋

(1).頑劣愚鈍。《後漢書·律曆志下》:“及王德之衰也,無道之君亂之於上,頑愚之史失之於下。” 唐 盧仝 《月蝕詩》:“密邇玉幾前擘坼,奏上臣 仝 頑愚胸。”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一折:“出來的越頑愚,忒乖疎,便有 文宣王 哲劍難拘束。”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頑愚之道行,僞詐之勢逞。”

(2).指頑劣而愚鈍的人。 漢 王充 《論衡·剌孟》:“謂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輩,教授後生,覺悟頑愚乎?已有 孔子 ,己又以生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愚(wán yú)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頑”與“愚”兩個語素構成,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狀态。其核心含義指頑固不化且愚昧無知,強調思想上的僵化與認知上的蒙昧。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釋義及例證:


一、基本釋義

  1. 頑固而愚鈍

    指人固執己見,拒絕接受新事物或道理,同時缺乏基本的認知能力。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為“愚妄而頑固”。

    《古代漢語詞典》引《後漢書·列女傳》:“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此段以愚公之堅毅反襯智叟之“頑愚”。

  2. 愚昧無知

    側重指因缺乏教育或見識導緻的蒙昧狀态。

    例證: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為“愚笨而不明事理”。

    清代小說《鏡花緣》中多次以“頑愚”形容閉目塞聽之人,如:“海外各國風俗雖異,然其民皆明禮義,非中土頑愚可比。”


二、語素解析


三、用法特征

  1. 語境色彩:

    屬貶義詞,多用于批判性描述,如指責他人思想保守、拒絕進步。

    例:魯迅《呐喊》:“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迹,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維持着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此處暗諷社會“頑愚”之态。

  2. 古典用例:

    古籍中常與“冥頑”“昏聩”并用,如明代《醒世恒言》:“這班頑愚村夫,怎敢與天師相抗?”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5. 《鏡花緣》(清·李汝珍)
  6.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7. 《醒世恒言》(明·馮夢龍)

以上釋義綜合古典文獻與現代詞典,從語源、語義、用法多角度解析“頑愚”,确保學術嚴謹性與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頑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由“頑”(固執、執着)和“愚”(愚昧、愚笨)組成,形容人愚蠢而固執,不願接受勸告或改正錯誤。

二、詳細釋義

  1. 頑劣愚鈍
    指性格頑固且缺乏智慧,如《後漢書》中“頑愚之史失之於下”,強調因固執導緻錯誤。
  2. 指代此類人
    如漢代王充《論衡》提到“覺悟頑愚乎”,将“頑愚”作為名詞,指代頑固愚鈍的群體。

三、用法與例句

四、相關擴展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近義表達如“冥頑不靈”,反義則接近“通情達理”。需注意,其貶義較強,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及文獻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查字典、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字八音匣兵營波旁王朝不分軒轾斥詈籌策踹看辍食楚焞打底稿達名諜記地質獨門獨戶風緼鋼筋混凝土結構割剝枸桹官項瓜期含噬毀刺嬌貴井曲計窮力屈決定性空城計浪罵勞飨連逮聯單立瓜禮請流丸龍焙緑頭沒包彈糜亂密修驽闇旁燭縴道秦鳳阙位麴米春睿想生山視遠步高厮并大山小山貪麤天挺同辭菟苑韈羅威駭危迫纖維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