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差遣,委用。《左传·昭公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自序》:“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 宋 司马光 《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 汉高祖 知人善任使,苟为不才,虽见喜也弃之;苟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重读书人》:“ 鄂刚烈公 容安 不諳国语,上虽督责,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废弃。”
(2).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飞传》:“ 范宗尹 言 张俊 自 浙西 来,盛称 飞 可用,迁 通 、 泰 镇抚使兼知 泰州 。 飞 辞,乞 淮南东路 一重难任使,收復本路州郡,乘机渐进。”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艷 ( 吴暨艷 )、 彪 ( 徐彪 )所行如此,可谓不负任使。”
“任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èn shǐ,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对人员的选拔、任用和派遣。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为常见,例如:
指具体的任务或职责。例如:
现代语境中,“任使”的用法已不常见,多用于文言或特定历史文献。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委派”和“任务”展开,体现了古代对人才任用和职责分配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左传》《宋史》等文献原文。
《任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允许、使命、授权等。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行动或责任的付诸实践。
《任使》的部首是「人」,它包含有两个笔画。
《任使》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它的意思最早源自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字的用法。在繁体字中,「使」的形状会稍微复杂一些,但仍保持相同的意义。
在古代,「任使」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其中的「使」字由「人」旁和「寺」组成,形状更为繁复,但义义相同。
1. 他们任使我们自由发挥创造力,为公司带来了***************。
2. 老板让我任使自己的厨艺,向顾客展示我最擅长的菜肴。
组词:任命、使者、使命
近义词:委任、授权
反义词:限制、禁止
不世之业策名就列谄夫宠辱皆忘雠忌刺楸弹丸黑子盗臣多如牛毛帆檝讽告冯唐易老脯肉刚褊岗楼公夫搆离贯变规谏瑰室横扃攉买凈觉竞走寄孥獧慧峻絶开胸来歆蜡炬辽丁另请高明流杀流射盲字蒙覆濔濔末垂儗儗沤麻叛逆巧对伽蓝全周容情鱬鰗鱼三大运动扇烈山铸升济深闺双树疏闿四辈昙花一现天不作美汪秽闲职系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