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使的意思、任使的详细解释
任使的解释
(1).差遣,委用。《左传·昭公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自序》:“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 宋 司马光 《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 汉高祖 知人善任使,苟为不才,虽见喜也弃之;苟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重读书人》:“ 鄂刚烈公 容安 不諳国语,上虽督责,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废弃。”
(2).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飞传》:“ 范宗尹 言 张俊 自 浙西 来,盛称 飞 可用,迁 通 、 泰 镇抚使兼知 泰州 。 飞 辞,乞 淮南东路 一重难任使,收復本路州郡,乘机渐进。”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艷 ( 吴暨艷 )、 彪 ( 徐彪 )所行如此,可谓不负任使。”
词语分解
- 任的解释 任 è 相信,信赖:信任。 使用,给予职务:任命。任人唯贤。 负担,担当:担任。任课。 职务:就任。到任。任重道远。 由着,听凭:任凭。任性。任意。任从。任随。听任。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不论,无论:
- 使的解释 使 ǐ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让,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任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
基本含义:
- “任” 有“任用”、“委任”、“担当”、“承担”之意。
- “使” 有“派遣”、“指使”、“致使”、“让”之意。
- 因此,“任使”的核心意思是“任用并差遣” 或“委派任务并驱使去做”。它强调上级或主人对下属或仆役的支配和使用。
-
具体释义与用法:
- 委任差遣: 指上级赋予某人职责或任务,并派遣其去执行。例如:“他深受信任,常被任使处理要务。” 这体现了“任用”和“派遣”的双重含义。
- 听凭驱使: 含有“任凭差遣”、“听从使唤”的意思,常用于表示对上级或主人的服从态度。例如:“愿效犬马之劳,任使驱策。” 这里更侧重于“任凭”、“听凭”的意味。
- 役使、使用: 在更广泛的语境下,可以指使用人或物。例如:“此人才干出众,可堪任使。” (指可以使用这个人) 或 “此工具坚固耐用,足堪任使。” (指可以使用这个工具)。这里的“任使”接近“使用”、“派上用场”的意思,但通常用于人时仍隐含一定的上下级关系。
“任使”一词的核心在于表达“任用、派遣、听凭使用” 的关系,常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的支配、使用或某人表示愿意接受差遣的态度。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不如古代或近代汉语高,但仍可见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如表示忠诚或描述历史场景)。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对“任使”有明确收录和释义,是研究汉语词汇的权威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权威词典,其对词汇的释义具有广泛认可度。
- 《辞海》:大型综合性辞典,其释义兼具权威性和全面性。
- 《古代汉语词典》:侧重收录和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对理解“任使”的古义尤为有用。
请注意: 由于无法提供具体的网页链接(搜索结果为空),以上来源名称均为公认的权威汉语辞书名称。在实际引用时,建议查阅这些工具书的纸质版或官方授权的电子版本以获取最准确的释义和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任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èn shǐ,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差遣,委用
指对人员的选拔、任用和派遣。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为常见,例如:
- 《左传·昭公六年》提到,任用圣贤、明察之官,可使民众“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
- 三国时期刘劭在《人物志·自序》中强调,圣人通过任用贤才实现“获安逸于任使者”。
- 宋代司马光曾以汉高祖为例,称其“知人善任使”,即善于根据才能委派职务。
二、差事,使命
指具体的任务或职责。例如:
- 《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曾请求承担“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即一项重要的军事使命。
- 明代张纶在《林泉随笔》中评价他人“不负任使”,意为圆满完成职责。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任使”的用法已不常见,多用于文言或特定历史文献。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委派”和“任务”展开,体现了古代对人才任用和职责分配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左传》《宋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菴菴鏖剪百都白虹白招拒变通财力谶兆春卿盗魁刀镊德艺双馨方袍返期蜂缠蝶恋風雪交加感性认识隔品官舫海族泓渟黄花女儿虎穴蹇士交厝较多结婚井闾锦幔迥隔稷食伎作濬堑罝罔客纲客纪旷霁履冰尨茸民畴麋台駍隐蒲节清昶轻下器制丧家狗少顷圣体声味睢剌泝滩通陈头脸畏刀避箭谓爲遐被仙槎献饮销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