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齒痛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指因極度憤恨而咬牙切齒、内心痛苦,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痛恨到極點。其中“切齒”指咬緊牙齒,“痛心”表示心中極恨,兩者結合強化了情感強度。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戰國策·燕策三》中“此臣日夜切齒腐心也”,後《史記·刺客列傳》也引用了類似表述,将“腐心”演化為“痛心”,進一步固定了成語結構。
近義詞與用法
與“切齒痛恨”意義相近,均強調極端的憤恨情緒。在句子中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例如:“他想起舊日仇怨,不禁切齒痛心。”。
實際應用示例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用此成語描述人物心理:“有心之人,方切齒痛心,恨不得即剖其心……”(引自)。現代用法可見于對惡性事件的批判,如“暴行令人切齒痛心”。
注意區分
需與單純表達悲傷的“痛心疾首”區分,此成語更側重因恨而生的強烈情緒,而非一般性悲痛。
“切齒痛心”通過動作與心理的雙重描寫,生動展現了極緻的憤恨情感,兼具文學表現力和口語化表達功能。
切齒痛心是一個形容詞短語,主要用于形容某人對某事感到非常憤怒和悲痛,以至于咬牙切齒。
切(刀字旁 + 七畫)、齒(齒字旁 + 八畫)、痛(疒字旁 + 疒字頭 + 疒字身 + 10畫)、心(忄字旁 + 4畫)。
切齒痛心一詞源于古代《詩經·召南·甘棠之什》中的一句詩:“苦樂之所同兮,哀歡之所亡。心之憂矣,于人患兮。”其中“心之憂矣,于人患兮”這一句描述了内心感到痛苦,悲傷的狀态。在繁體字中,切齒痛心為「切齒痛心」。
在古代,切齒痛心中的部分漢字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如切字可能也寫為「刈」,齒字可能也寫為「齒」。
他聽到朋友背叛他的事情後,切齒痛心地說:“我從未想到他竟然會如此對我!”
組詞:衷心痛苦、切膚之痛。
近義詞:痛不欲生、悲痛欲絕。
反義詞:喜出望外、歡天喜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