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sipated] 放任;不受約束
任誕不羁
任性,放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有《任誕》篇。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 對山 ( 康對山 )小時即任誕,其所娶 尚夫人 甚賢。”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六:“﹝ 桑悅 ﹞為 柳州 歲餘,父喪歸。服除,遂不起。居家益任誕,褐衣 楚 製,往來郡邑間。” 明 陳繼儒 《枕譚·任誕》:“世謂任誕起於 江 左,非也。 漢 末已有之矣。”
“任誕”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rèn dàn,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任性放縱、不拘禮法。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相關背景:
核心含義:
指行為舉止不受世俗禮法約束,帶有放任、荒誕的特點,常見于對魏晉名士生活态度的描述。
字義拆解:
《世說新語·任誕》: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專設《任誕》篇,記錄魏晉名士的放達行為。例如:
後世引用:
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王世貞《藝苑卮言》等文獻中,均以“任誕”形容文人名士的狂放不羁。
魏晉風度:
“任誕”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等名士的典型作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通過縱酒、裸身等行為對抗虛僞禮教。
雙重評價:
如需進一步了解《世說新語》中的具體故事,可參考權威文獻或注釋版本。
《任誕》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放縱、隨意的意思。它形容一個人言行不受拘束,任意妄為,不拘一格的狀态。
《任誕》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右邊是「言」。部首「人」表示與人有關,部首「言」則表示與言語有關。
根據漢字筆畫,「任」字總共有六畫,部首「人」占兩畫,部首「言」占四畫;「誕」字總共有八畫,部首「言」占四畫。所以,兩個字總共有十四畫。
《任誕》是一對古漢語詞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滕文公上》一篇裡。
在繁體字中,「任」字和簡體字一樣,而「誕」字的繁體寫法為「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基礎上的小篆字為例,「任」字的古漢字寫法如下:
簡化字:任
小篆字:
「誕」字的古漢字寫法如下:
簡化字:誕
小篆字:不可複原
1. 他從小就被縱容,任性成長。
2. 這個國家的法律不能讓人們任誕胡作非為。
3. 曆史上有許多帝王任性妄為,最後導緻了王朝的滅亡。
1. 任意:表示毫不受拘束,在行動或選擇上隨心所欲。
2. 任性:表示行為不受限制,不服從規則或他人指導。
3. 任命:表示對某人正式指派某個職位或任務。
1. 放縱:表示沒有任何約束或限制。
2. 放肆:表示言行放縱,沒有顧忌或分寸。
3. 縱容:表示對某人行為的容忍或縱容。
1. 約束:表示對行為或活動進行限制,使其不過分放縱。
2. 克制:表示約束自己的行為,不過分放縱或沖動。
3. 克己:表示自我約束和克制,不讓自己任性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