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池滅族。古代的嚴刑酷法。《後漢書·李通傳論》:“夫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億測微隱,猖狂無妄之福,污滅親宗,以觖一切之功哉!” 李賢 注:“言族滅而污池之也。”參見“ 污池 ”。
“汙滅”是古漢語中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指古代一種嚴酷刑罰,即“污池滅族”。具體指将罪犯滅族後,屍體投入污池(蓄積污水的池子)中,帶有極端的侮辱性懲罰性質。
出處與注解
源自《後漢書·李通傳論》:“污滅親宗,以觖一切之功哉!”唐代李賢注:“言族滅而污池之也。”說明該刑罰兼具肉體消滅與精神羞辱的雙重目的。
字形與同義詞
“汙”為“污”的異體字,因此“汙滅”也寫作“污滅”。兩詞含義相同,均強調通過污池處理屍體來強化刑罰的殘酷性。
曆史背景
該刑罰反映了漢代法律中“族誅”制度的嚴苛性,屬于極端政治鎮壓手段,常用于謀反等重罪,旨在以恐怖手段震懾他人。
現代使用
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日常交流中罕見。
建議需查詢具體古籍案例時,可參考《後漢書》相關注釋或漢代法制史研究資料。
污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道德敗壞、腐化堕落。形容一種純潔、美好的事物被玷污或消失。
污滅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13。
污滅是由“污”和“滅”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中,污滅的寫法為「汙滅」。
在古代漢字中,污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還是由“污”和“滅”組成。
1. 他的行為污滅了整個家族的聲譽。
2. 和平與友誼都無法抵擋邪惡的力量,最後會被污滅。
1. 污蔑:指诋毀、诽謗他人的清白。
2. 污染:指破壞環境、使環境變得不潔淨。
3. 滅亡:指完全消失、徹底破壞。
腐敗、敗壞、堕落、敗筆
潔淨、純潔、美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