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屈身侍奉。《前漢演義》第四二回:“但恐内外功臣,各懷異志,若知皇上崩逝,未必肯屈事少主。”
(2).指委屈的事。《征四寇》第二回:“ 宋江 聽罷便曰:‘這般屈事,我怎地知!’”
“屈事”是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個主要含義:
屈身侍奉
指降低身份或違背本意去侍奉他人。例如《前漢演義》中提到:“内外功臣,各懷異志,若知皇上崩逝,未必肯屈事少主”,這裡的“屈事”強調臣子對少主的勉強效忠。該用法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體現身份或立場的妥協。
委屈之事
指令人感到不公或冤枉的事情。如《征四寇》中宋江所言:“這般屈事,我怎地知!”,此處指宋江對冤屈事件的不平。現代用法中,也可泛指生活中遭遇的不公正對待。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前漢演義》《征四寇》等古籍。
“屈事”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屈(qū)和事(shì)。
屈字的部首是屍,總共有5個筆畫;事字的部首是亻,總共有8個筆畫。
屈事源自于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屈從或屈服于事務。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屈服于外界的力量。
繁體字“屈事”為「屈事」。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屈事」的寫法沒有太多變化。
以下是關于「屈事」的一些例句:
與「屈事」相關的組詞有:
與「屈事」近義的詞語有:屈從、屈服、低頭、順從。
與「屈事」反義的詞語有:不屈、抗争、抵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