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詩經》中的《小雅》。《禮記·學記》:“《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鄭玄 注:“宵之言小也;肄,習也。習《小雅》之三,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也。” 黃節 《題寒瓊水榭談詩圖》詩:“萬變坐淪《宵雅》意,千春将付掉頭吟。”
“宵雅”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宵雅”指《詩經》中的《小雅》部分,其中“宵”通“小”。《禮記·學記》記載:“《宵雅》肄三,官其始也”,鄭玄注解稱“宵”即“小”,學習《小雅》中的三篇詩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是古代培養官吏的啟蒙教育内容。
曆史背景
延伸釋義
“雅”本身有“規範”“高尚”之意,《小雅》作為《詩經》分類之一,兼具禮樂教化功能,其内容與政治、禮儀密切相關。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學記》原文及鄭玄注疏,或《詩經》相關研究文獻。
《宵雅》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可以表示在夜晚或黃昏時刻的溫文爾雅,深沉而有品味的氛圍。它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在夜晚顯得莊重而雅緻。
《宵雅》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和言。宀表示“室内”,言表示“語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宵雅》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但起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風雅和宴會文化有關。在古代,夜晚是文人們尋思琢磨、創作詩文的好時光,也是人們交流文化、欣賞音樂舞蹈的時刻。
《宵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宵」與「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根據古代文獻和出土文物,可以看到《宵雅》一詞古漢字的一種可能的寫法是「宵」寫為「並月」,「雅」寫為「揃牙多左」。
他的書房裝飾得非常宵雅,給人一種文人雅士的感覺。
這家咖啡館的環境宵雅,適合聚會和談心。
組詞:宵夜、宵禁、宵小。這些詞語都與夜晚或黃昏有關。
近義詞:文雅、高雅、幽雅。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表示高尚、莊重的氛圍。
反義詞:粗糙、庸俗、土氣。這些詞語與宵雅相反,形容沒有品味或不雅緻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