錞于的意思、錞于的詳細解釋
錞于的解釋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古代一種銅制樂器
詳細解釋
古代樂器。青銅制。形如筒,上圓下虛,頂有紐可懸挂,以物擊之而鳴。多與鼓配合,用于戰争中指揮進退。盛行于 東周 和 漢 代。《國語·晉語五》:“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 韋昭 注:“錞于,形如碓頭,與鼓角相和。”《周書·斛斯徵傳》:“又樂有錞于者,近代絶無此器,或有自 蜀 得之,皆莫之識。 徵 見之曰:‘此錞于也。’衆弗之信。 徵 遂依 幹寳 《周禮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衆乃嘆服。” 清 趙翼 《觀西洋樂器》詩:“錞于丁且寧,磬折柎復擊。”
詞語分解
- 錞的解釋 錞 ú 古代一種銅制的軍樂器,形如圓筒,上大下小,頂上多作虎形鈕,可懸挂,常與鼓配合:“以金錞和鼓。” 靠近。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于的解釋 于 ú 介詞(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榮譽歸于老師”;c.對,如“勤于學習”;d.向,如“出于自願”;e.給,如“問道于盲”;f.自,從,如“取之于民”;g.表比較,如“重于泰山”;h.表
網絡擴展解釋
“錞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打擊樂器,主要用于軍事和祭祀活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用途
- 軍事樂器:錞于常與鼓配合使用,用于戰争中指揮軍隊進退。其聲低沉渾厚,可遠距離傳遞信號。
- 祭祀功能:部分場合也用于祭祀儀式,與禮樂文化相關。
2.形制特征
- 整體結構:形如橢圓筒狀,上闊下窄,頂部有鈕(多為虎形或馬形),底部中空。
- 尺寸與紋飾:以貴州出土的西漢虎鈕銅錞于為例,通高約45厘米,頂盤直徑22-24厘米,器身常飾有魚紋、五铢錢紋等符號。
3.曆史沿革
- 盛行時期: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東周和漢代為其使用高峰。
- 文獻記載:《周禮》《國語》等古籍均有提及,如《國語·晉語五》載“戰以錞于,丁甯,儆其民也”。
4.發音與名稱争議
- 讀音:主流讀作“chún yú”,但部分文獻标注為“duì yú”。
- 别名:亦稱“錞釪”,因鈕部多鑄虎形,故有“虎鈕錞于”之稱。
5.文化意義
- 軍事象征:體現了古代戰争中聲訊傳遞的智慧,是研究先秦至漢軍事制度的重要實物。
- 工藝價值:青銅鑄造技術及紋飾設計反映了當時的工藝水平與審美取向。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物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貴州西漢虎鈕銅錞于)及(文獻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錞于」這個詞源于古漢語,現在已不常用。它的意思是「剃去」或「修整」,常用來形容修剪、整理、整頓等活動。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金钅、于
筆畫數:18畫
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鐫於」,與簡體字的寫法相似,隻是多了一點點筆畫。
古時候,「錞于」的寫法可能與現在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也是由金钅和于這兩個部首組成。
下面是一些使用「錞于」的例句:
1. 在新年前夕,人們會清掃房間、換上新的窗簾,以錞于新的一年。
2. 老師請同學幫忙整理教室,以錞于更好的學習環境。
3. 公司正在錞于内部管理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錞于」是一個較罕見的詞彙,它的相關信息和詞組不太常見,因此很難提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