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錞于的意思、錞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錞于的解釋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古代一種銅制樂器

詳細解釋

古代樂器。青銅制。形如筒,上圓下虛,頂有紐可懸挂,以物擊之而鳴。多與鼓配合,用于戰争中指揮進退。盛行于 東周 和 漢 代。《國語·晉語五》:“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 韋昭 注:“錞于,形如碓頭,與鼓角相和。”《周書·斛斯徵傳》:“又樂有錞于者,近代絶無此器,或有自 蜀 得之,皆莫之識。 徵 見之曰:‘此錞于也。’衆弗之信。 徵 遂依 幹寳 《周禮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衆乃嘆服。” 清 趙翼 《觀西洋樂器》詩:“錞于丁且寧,磬折柎復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錞于(讀音:chún yú),是中國古代一種青銅鑄造的打擊樂器,屬軍樂器類,盛行于春秋戰國時期。其名稱來源于其形制和功能特征:“錞”有聚集、厚重之意,“于”為象形,描繪其腔體形态。

核心釋義與特征

  1. 形制結構

    錞于整體呈橢圓筒形,肩部寬大隆起,腰部内收,底部中空平口。頂部中央設鈕,常見虎形鈕(象征軍威)或環鈕,用于懸挂。器身高度約40-70厘米,重約10公斤,表面多飾有雲雷紋、獸面紋等青銅器典型紋樣。

  2. 功能與用途

    主要用于軍事指揮,《周禮·地官·鼓人》載:“以金錞和鼓”,即錞于與鼓配合使用,通過渾厚悠長的音聲傳遞行軍、進退信號。其低頻聲響穿透力強,適合戰場環境,亦見于祭祀儀式。

  3. 曆史實證

    考古發現證實其流行于長江流域及山東地區。如山東沂水劉家店子春秋墓出土的虎鈕錞于,紋飾精美,鈕部猛虎造型彰顯威儀,為研究古代軍樂制度的實物證據。

權威文獻佐證

文化意義

錞于作為“金器之首”,體現了先秦時期青銅鑄造技術與軍事文化的結合,其虎鈕設計反映古人對圖騰力量的崇拜,亦是研究古代戰争通訊方式的重要物證。

網絡擴展解釋

“錞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打擊樂器,主要用于軍事和祭祀活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用途

2.形制特征

3.曆史沿革

4.發音與名稱争議

5.文化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物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貴州西漢虎鈕銅錞于)及(文獻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中人闇無天日牓表半熟練敝鼓喪豚賓帱避詣不訾之器草編呈詢吹塵槌砧刺芡打價大鵹黨籍點放電鑒釣差定刑丁中鋒至棴常官名國共古月旱禍涸流紅皮穢筆豁辣迦旃鄰提戒碑金絲雀決論款約髡鉗蠟石陵谷柳眼花須律候馬見愁滿目荊榛聶聶朋好坯素讓坐容禮邵南伸恩生産操示覆蘇菜跳浮通家往旋硙磨威權溫謹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