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工業區位論的意思、工業區位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工業區位論的解釋

關于工業企業空間位置選擇的理論。由德國經濟學家韋伯提出。其特點是:(1)是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的理論基礎;(2)工業區位論的建立,使工業布局的研究從個别企業布局轉向研究工業地域綜合設計;(3)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其他科學理論和研究成果;(4)不斷采用新的科學方法和手段,用電子計算機處理資料,用遙感手段獲取信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工業區位論是研究工業企業空間位置選擇的理論體系,主要分析影響工業布局的經濟、地理和社會因素。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和理論發展:

一、基本定義與起源

工業區位論由德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韋伯于1909年在《論工業區位》中系統提出,認為運輸成本、勞動力費用和集聚效應是決定工業布局的核心因素。該理論分為宏觀(國家或地區工業布局)和微觀(具體廠址選擇)兩個層面。


二、核心理論框架

  1. 韋伯的經典模型

    • 運輸成本指向:通過原材料系數(稀有性原材料總重/制成品總重)判斷布局方向
      • 系數>1:靠近原料地(如采礦、冶金)
      • 系數<1:靠近消費市場(如飲料、水泥)
    • 勞動力成本影響:當勞動力費用節約超過運輸成本增加時,工廠向低工資區域轉移
    • 集聚因子:企業集中帶來的成本節約若大于運輸/勞動力成本增量,則趨向集聚區
  2. 理論擴展與發展

    • 廖什的經濟區位論:引入市場區概念,以最大利潤替代最低成本,強調消費市場對布局的牽引作用
    • 伊薩德空間經濟論:整合多學科方法,主張通過數學模型分析區域開發規劃
    • 行為學派理論:關注決策者偏好、企業組織等内部因素對區位的影響

三、現代影響因素分類

現代理論将區位要素細化為六大指向模型:

  1. 自然資源指向:原材料、能源、港口等
  2. 知識資源指向:高校、科研機構密集區
  3. 資本資源指向:融資便利的資本富集區
  4. 勞動力指向:廉價或高技能勞動力集中地
  5. 運輸費用指向:貨物重量與運輸距離的綜合考量
  6. 市場指向:中間産品與消費品的銷售市場

四、理論特點與意義

  1. 成為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基礎理論
  2. 從靜态分析轉向動态多因素綜合研究,引入數學模型與信息技術
  3. 推動工業布局從單一企業選址擴展到區域産業網絡設計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案例或公式推導(如原材料系數計算),可參考韋伯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工業區位論

《工業區位論》是指對工業區位選擇與布局的理論研究。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解析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工業區位論》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工”字的部首為“工”,筆畫數為3;“業”字的部首為“業”,筆畫數為5;“區”字的部首為“區”,筆畫數為4。

來源

《工業區位論》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經濟學理論研究,主要用于分析工業的區位選擇與布局問題。

繁體

《工業區位論》是該詞的繁體寫法,使用繁體字進行表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此處以現代常用的簡化字為準。

例句

1. 工業區位論認為,選擇合適的區位對于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 他在研究《工業區位論》時發現了許多有益的結論。

組詞

工業區位選擇、工業布局、區位選擇、區位布局

近義詞

産業區位論、企業區位選擇論

反義詞

農業區位論、服務業區位選擇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