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購入倉。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粟價纔定,更不申稟,即時廩收。”
“廪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廪收”指将糧食等物資收購并存入倉廪,即完成從收購到倉儲的全過程。其中,“廪”本義為糧倉(如“倉廪”),而“收”表示收納、收購,組合後強調物資的集中存儲管理。
該詞可見于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官政一》:“粟價纔定,更不申稟,即時廩收。”,描述官府在糧價确定後直接收購入倉的流程,體現古代倉儲管理的效率。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場景。
《廪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官府收糧食。在古代,官府征收糧食以供國家使用的行為被稱為廪收。
《廪收》的部首是「廣」,總共包含10個筆畫。
《廪收》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廪之食言》一詩中,描述了廪廟的儀式。
《廪收》在繁體字中寫作「廩收」。
在古時候,漢字「廪收」的寫法略有不同。像底部的「廾」和右邊的「攴」字形稍有差異,但整體意義保持一緻。
1. 官府每年都要進行廪收,确保國家有足夠的糧食儲備。
2. 廪收是古代國家重要的經濟措施之一。
廪廟、廪秣、募廪、庖廪、廪盈。
收糧、搜刮、捐稅。
發放、分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