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育。《管子·幼官》:“藏溫濡,行敺養。” 俞樾 《諸子平議·管子一》:“敺當讀為‘嘔’。《莊子·人間世篇》:‘以下傴拊人之民。’《釋文》引 崔 注曰:‘傴拊,猶嘔呴,謂養也,字亦作嫗。’《禮記·樂記篇》:‘煦嫗覆育萬物。’此雲‘嘔養’,彼雲‘煦嫗覆育’,其義正同:嘔即嫗也,養即育也。”
“敺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養育”,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單字拆分
《莊子·人間世》中“傴拊”一詞,崔注曰:“傴拊猶嘔呴,謂養也”,說明“敺”與“嘔”相通,有溫暖養育之意。
組合詞義
“敺養”二字連用,強調通過悉心照料實現撫育與培養,如《管子·幼官》中“藏溫濡,行敺養”,指以溫和濡潤的方式養育萬物。
現代漢語中“敺”字已罕見,但“養”的語義被繼承并擴展,如“養育”“教養”“培養”等,涵蓋物質支持、教育引導、身心修養等多重内涵。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管子》及清代訓诂學著作(如俞樾《諸子平議》)。
敺養(qū yǎng)是一個多音字,可以指代兩個不同的含義。
1. 敺養作動詞,表示舔食或保護幼小的動物,幫助其生長發育。
2. 敺養作形容詞,表示柔和、溫和的養育或教養。
根據漢字拆分規則,敺養可以拆分成為敺(兀、⺼)和養(⺡、㇆)兩個部首。
敺的構造是兀和⺼的結合,兀是一個獨體字,⺼則表示肉或肉食。
養的構造是⺡和㇆的結合,⺡表示養育,㇆代表水。
敺養作為一個古老的漢字,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端。
繁體字敺寓有「蜮」這個字形,繁體字中的「曱」是⺼的變形,「貝」則是兀的變形。
古時候,敺養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據古文字學家的研究,敺養在戰國時期的《說文解字》中寫作「曱養」。
1. 這隻母狗敺養了一窩可愛的小狼狗。
2. 祖父的敺養使得他們兄妹之間和睦相處。
組詞:敺食、敺育、養育
近義詞:教養、培養、撫養
反義詞:虐待、忽視、遺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