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嘉歎 ”。
亦作“ 嘉嘆 ”。贊歎。 晉 郭璞 《爾雅圖贊·釋木·柚》:“實染繁霜,葉鮮翠藍, 屈生 嘉歎,以為美談。”《晉書·良吏傳·魯芝》:“ 魏明帝 許焉,仍策書嘉歎,勉以 黃霸 之美,加讨寇将軍。” 南朝 梁 任昉 《為範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為之者竟免刑戮,緻之者反蒙嘉嘆。”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三:“同官初甚鄙笑,後知之,鹹嘉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鴿異》:“ 張 嘉歎不已,自覺望洋可愧。”
“嘉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嘉歎”讀作jiā tàn,意為贊歎、由衷稱贊,表達對人或事物優秀品質的高度認可。該詞由“嘉”(贊美)和“歎”(感歎)組合而成,強調因欽佩而發出的感歎。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以下情境:
3. 曆史與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并在唐宋時期延續使用。例如: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贊歎、稱譽、褒揚;反義詞可參考“貶斥”“譏諷”等。
總結而言,“嘉歎”是一個兼具古典韻味的褒義詞,適用于對卓越人物或事物的深度贊賞。
《嘉歎》(jiā tàn)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贊歎、稱贊。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嘉和歎,嘉指好、贊美,歎指歎息、稱贊。
嘉: 部首人,五筆輸入法編碼3612.0,總筆畫9。
歎: 部首口,五筆輸入法編碼3000.0,總筆畫9。
《嘉歎》一詞的最早出現是在《詩經·大雅·思嘉》中,表示對美好事物的贊歎和稱贊。
《嘉歎》的繁體字為「嘉歎」。
在古代,『嘉』的寫法可能會有變化,如《說文解字》中的「我」字,字形與現代的「嘉」相似,但稍有不同。而『歎』在古代寫作「歎」。
他對她的表演表示嘉歎之情。
嘉賓、嘉獎、嘉年華、嘉陵江。
稱贊、贊揚、贊歎、誇獎。
诟病、批評、責備、抱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