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闊貌。 明 王世貞 《<何大複集>序》:“夫覩其沉深莽宕,激卬鼓壯,喑嗚憯悽,忽正而奇,正若嶽厲,奇若海颶,則 李子 哉。”
“莽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ǎng dàng,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莽”指粗犷、豪放,“宕”指空曠、遼闊,合起來形容氣勢磅礴、宏大壯闊 的景象或氣魄。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觀或文學作品的恢弘風格,例如明代王世貞評價《何大複集》時,以“沉深莽宕”形容其文風的廣闊與激蕩。
近義詞:恢弘、壯闊、磅礴;關聯詞:沉深、激壯、喑嗚(多用于古典文學語境)。
“莽宕”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仍能體現其獨特的表現力。需注意其與“莽撞”“宕機”等詞的區别,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莽宕》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态度或行為草率、粗放、不加限制的。
《莽宕》的部首是“艹”,總共13個筆畫。
《莽宕》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田子方》一篇中,該篇描述了一個人對待生活态度的不負責任和不加限制。
莽宕(繁體字)
在古代,莽宕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最常見的古代寫法是「莽灙」。
他對待工作總是莽宕草率,從不認真思考。
莽撞、莽大、莽漢、莽草、莽莽
草率、粗放、懶散
謹慎、小心、細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