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似,完全相似。 清 周亮工 《題蕉堂索句圖》:“ 無彊 為作此圖,當時皆以為曲肖。” 清 捧花生 《畫舫馀談》:“凡百禽聲無不曲肖。”
“曲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畫舫馀談》或周亮工相關作品。
曲肖(qū xiāo)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曲意模仿,模拟表演或模拟創作的意思。在表演藝術、文學創作等領域常常使用這個詞。
曲肖的部首是曰(rì)和⺮(zhú),在現代漢字中屬于偏旁部首。它的總的筆畫數是13畫。
曲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在金文(中國古代的一種字體形式)中曾以“舌”代替部首“⺮”,寫作“曲舌”。在繁體字中,曲肖可以寫作「曲瀟」。
在古代漢字中,曲肖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漢時期,它寫作“㳠”(yǔ)與“⺮”組合。在東漢時代,一些古籍中将“㳠”寫作“讴”(ōu)與“⺮”組合,但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他曲肖了老師的動作和習慣,成功地演繹了一個富有魅力的角色。
2. 這位作家善于曲肖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塑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說角色。
曲肖的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曲頌(qū sòng):曲調并頌揚,用音樂或文字表達贊美。
2. 肖像(xiào xiàng):以繪畫、攝影等方式表現出來的一個人的形象。
3. 曲折(qū zhé):形容事情發展過程有很多曲折和變化。
近義詞:模仿、仿效、模拟
反義詞:原創、創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