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歲的意思、得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歲的解釋

(1).謂受到歲星的照臨。古人以歲星為祥星,得歲者有福。《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越 得歲而 吳 伐之,必受其兇。” 杜預 注:“歲星所在,其國有福。 吳 先用兵,故反受其殃。” 宋 嶽珂 《桯史·歲星之祥》:“ 紹興 辛巳,逆 亮 渝盟,有上封者言吾方得歲,虜且送死。詔以問太史,考步如言。”

(2).猶有年,豐收。 北周 庾信 《鄭常墓志銘》:“西蠶得歲,東作逢秋,草爛獄戶,星低市樓。”

(3).謂收成。 明 徐榜 《濟南紀政·方書》:“ 萬曆 甲午 東兖 大饑, 濟南 少得歲,當事者軫念,救荒之令無日不下,而指意殊,州邑有司,莫知所適從。”

(4).謂增長年歲。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歲旦飲酒》:“《時鏡新書》 晉 董勛 雲:‘正旦飲酒先從小者,何也?’ 勛 雲:‘俗以小者得歲,故先酒賀之;老者失時,故後飲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歲"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年齡增長的本義 《漢語大詞典》指出,"得歲"最初指代個體生命曆程中年齡的增加,常見于生辰慶賀語境。例如《禮記·曲禮》疏解中"年長以倍則父事之"的記載,即暗含對生命時間累積的體認。該詞在傳統禮儀中常與"添壽""增歲"構成互文關系。

二、曆法時序的轉喻 在天文曆法領域,《中國天文史話》記載,"得歲"可特指立春節氣後新年正式開始的時序更替。這一用法源自古代觀象授時體系,如《漢書·律曆志》所述"四時既定,歲始春王",強調自然周期與人文紀年的對應關系。

三、星相學延伸義 古代占星文獻《開元占經》中,"得歲"被賦予特殊星相學含義,指特定年份中木星(歲星)所處宮位對應的吉兇預兆。如"歲星所在,其國有福"的記載,反映先民将天體運行與人事禍福相關聯的認知模式。

該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從物理時間到文化符號的認知躍遷過程,在民俗學、天文學和哲學領域均有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得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綜合權威來源可歸納為以下四個主要義項:

1.受歲星照臨(古代占星概念)

古人以歲星(木星)為祥瑞之星,認為其所在方位對應的國家或人物會得福。例如《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記載:“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杜預注:“歲星所在,其國有福。”
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與星象、占卜相關。


2.豐收之年

指農作物收成好,即“有年”。北周庾信《鄭常墓志銘》中“西蠶得歲,東作逢秋”即描述農事豐收的景象。
近義詞:豐年、稔歲。


3.收成或年景

泛指一年的收成情況。如明代文獻提到“濟南少得歲”,即指當地收成不佳。
現代引申:可比喻事物經過時間積累後的成果,如“這部作品得歲已久,愈發珍貴”。


4.增長年歲

指年齡增加。宋代洪邁《容齋續筆》中記載“得歲”與飲酒習俗相關,暗含年歲增長的意味。
現代用法:常用于文學表達,如“歲月匆匆,又得歲一年”。


綜合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及曆代筆記(如、11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傲睨萬物八寶菜保鄰倍稱悖亂濱就偲偲長書昌言無忌朝烏承命斥犯傳球楚吟倒書等閑視之鳳凰弓封記輔助面積扞衛艮域勾勒過如旱龍寒氊宏通鹄版彙報葫蘆藓家丞賤表雞腸狗肚靜便絶塵據杖醴醆龍門吊車淼茫廟堂文學彌曠骈錯潑煙花乾杯泣路清節家七托八轉七曜緛戾埽地少歌蛇吞象霜際宿齋提控題柱客頭龍武侯吟遐迩聞名詳情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