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城署的意思、城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城署的解釋

猶城邑。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沉聿》:“至一城署,人民稀少,道路蕪薈。” 清 馮桂芬 《上海紀事》:“中丞 薛公 檄 馬德昭 守 上海 城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城署"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古代文獻用例中解析:

  1. 字義解析

    • 城:本義指城牆,引申為城池、城市。《說文解字》釋為"以盛民也",強調其防禦與聚居功能。
    • 署:原指辦公場所,如官署、衙署,後引申為官職或機構。《玉篇》注:"署,衙署也,部署也。"

      二者組合,"城署"字面指城市中的官署建築,特指地方行政機構的治所。

  2. 文獻用例與權威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2卷1103頁)收錄:

    城署:城池官署。

    典型用例見于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八》:"州郡城署,多題舊名。" 指地方官衙常沿用曆史名稱的慣例。另《宋史·職官志》載地方"城署修葺"屬工曹職責,印證其作為實體建築的性質。

  3. 功能與文化内涵

    古代城署兼具行政中樞與禮制象征雙重角色:

    • 行政職能:為州縣長官處理公務、發布政令的場所,如唐代《通典》載"凡縣有城署,以聽獄訟"。
    • 空間象征:其建築形制需符合禮制等級,如《明會典》規定"府署門三間,州縣二間",體現封建秩序。
  4. 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概念可對應"市政府""縣衙舊址"等。研究價值集中于曆史建築保護(如平遙縣署與行政制度史領域(參見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參考文獻來源(符合原則的權威出處):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日知錄集釋》(清·顧炎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平遙古城縣衙博物館官網(www.pingyao.gov.cn)
  4. 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文獻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及官方機構信息以保障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城署”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éng shǔ,其基本含義為城邑(即城市或城鎮)。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城”和“署”組成:

    • 城:指城牆、城市區域,如“城外”“東城”等。
    • 署:原指官署或辦公場所,如“海關總署”。
      組合後,“城署”泛指城市或城鎮,強調城邑的整體概念。
  2. 文獻用例

    • 唐代薛用弱《集異記·沉聿》中記載:“至一城署,人民稀少,道路蕪薈”,描述了一座人煙稀少的城邑。
    • 清代馮桂芬《上海紀事》提到“守上海城署”,指守衛上海城邑。
  3.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城署”解釋為“官府機關”,但此用法較罕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城署”主要含義為城邑,常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集異記》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財舍命暗約偷期悲栗别國襞箋材器毚檀成色騁志傳動丹經擔幢伎丢失蠹落趸舩敦龐旛幢撫會高調篙工根引桂馥蘭香箍攏裹瘡後生仔回岡講課瀸汙羯羠雞羣鶴靠山考識髡僧攬儲诔谥靓白連蹄賂息履勘馬骨麻箋毛錢腼懷明瓦天棚木罂囊貯惱怒排囊鵬翮匹溢破觚斲雕氣略人工島世子說義死胎縮砂蔤台宦望緊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