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山之神。《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明公據鞍輟哭,厲三軍之志,獨居淹涕,激義士之心,故能使 海若 登祇 ,罄圖效祉。” 李善 注引《管子》:“登山之神,有 俞兒 者,長尺,人物具焉,霸王之君興,登山之神見。”
“登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ēng qí,其核心含義為登山之神,具體解釋如下:
詞源解析
引申含義
在文獻中,“登祇”也被用來比喻傑出人物或崇高成就。例如,形容某人在某一領域達到極高境界,如同被尊為神明。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登上神壇成為神靈”,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詞義的擴展解讀。建議以“登山之神”為經典釋義,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管子》相關注釋。
《登祇》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登上山峰。
《登祇》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白”部和“示”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0。
《登祇》這個詞的來源于古代漢語,由“登”和“祇”組成。
《登祇》的繁體字為「登祇」。
在古時候,「登祇」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也是由兩個部首組成。
1. 他們一起登祇,欣賞了美麗的日出。
2. 昨天我登上了祇山的山頂,眺望遠方的美景。
登山、登高、登頂
登山、攀登、爬山
下山、降落、下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