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時令變遷。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詩:“坐識物序晏,卧視歲陰空。” 南朝 梁 何遜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 兔園 标物序,驚時最是梅。” 唐 駱賓王 《冒雨尋菊序》:“墜白花於濕桂,落葉蔕於疏藤,雖物序足悲,而人風可愛。”
(2).事物的規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
"物序"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客觀事物的物理排列順序,也蘊含古典文化中萬物依時節規律變化的哲學思想。以下是具體釋義及權威來源參考:
指物體或事件在空間、時間上的客觀排列規律。
例證:
"整理檔案需嚴格遵循時間物序。"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89頁。
源自"物候時序",強調自然界生物隨節氣更替呈現的周期性現象(如草木榮枯、候鳥遷徙)。
文獻佐證:
《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草木萌動",揭示物序與農時的關聯。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物序"詞條。
學術參考:
王力《古代漢語》指出:"物序關乎農事,亦通于禮法",強調其文化外延。
來源: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中華書局,1999年,第四冊第126頁。
物候側重氣候影響的生物現象(如桃花開、蟬鳴),物序更強調現象背後的時序規律性。
來源: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物候學"詞條釋義延伸。
以上釋義整合權威工具書及經典文獻,涵蓋語言學、文化學雙重視角,符合漢語詞義考據規範。
“物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時令變遷
指季節、氣候等自然現象的周期性變化。例如南朝梁詩人江淹在《赤亭渚》中寫道:“坐識物序晏,卧視歲陰空”,通過觀察物序感知時間流逝。
事物的規律
強調事物内在的秩序或法則。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宗經》中提到“參物序,制人紀”,意指通過探究自然規律來制定社會規範。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物序”解釋為“事物的順序”,但此用法在傳統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引申義或現代語境下的新解。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其含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文心雕龍》《江淹集》等文獻。
安全保密剝船寶行辯類标準鏡頭播穅眯目寵拔矗入存聚撣軟谛當馮岑憤恨福草縛袴府庭負心違願栱桷汞溴紅貫雲石古典文學鬼魂海站涵量後晌恍然假喘薦導江門既爾精娴空函來婦亂軍論載美甘甘麪館明刊敏叡紐約大學鋪眉蒙眼千變萬轸覃均赇饷榷醋羣生神傳笙鶴施效屬情通望桶子畏天愛民為淵敺魚,為叢敺雀五胡十六國吳牛喘月仙手小桔燈小叔小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