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古國。 漢 代為 蒲犁國 。即今之 塔什庫爾幹 。《南史·夷貊傳下·渴盤陁國》:“ 渴槃陁國 , 于闐 西小國也。西鄰 滑國 ,南接 罽賓國 ,北連 沙勒 。”
“渴盤陁國”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來源權威性綜合判斷:
基本詞義
渴盤陁國是漢代西域古國名,漢代稱“蒲犁國”,位于今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一帶。
曆史背景
據《南史》記載,該國位于于阗(今和田)以西,西鄰滑國(今中亞地區),南接罽賓國(今克什米爾),北連沙勒(疏勒,今喀什)。
地理位置
對應現代新疆塔什庫爾幹,地處帕米爾高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部分來源(如、2)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渴望到達遙遠的國家”,分解為:
建議以第一種解釋為準,即西域古國名。若需進一步研究,可參考《南史》《漢書》等史籍,或查閱新疆地方志中關于塔什庫爾幹的記載。
《渴盤陁國》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語,它是指一個古國名,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地名。具體的意思涉及到曆史背景和文化情境,所以在現代漢語中很少被使用。
《渴盤陁國》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
- 渴 [氵廣]:水的旁邊,表示與水有關。
- 盤 [皿]:象征器皿,指容器或器具。
- 陁 [⺶]:土地的旁邊,表示與土地有關。
整個詞語的總筆畫數為14個。
《渴盤陁國》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十分罕見。它的來源尚不清楚,可能與某個具有特殊地理或曆史背景的地區有關。至于它的繁體字形式,因為這個詞很少出現,所以并沒有确切的繁體字形。
由于《渴盤陁國》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語,所以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标準寫法。不同的文獻和古籍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表達方式,顯示了古時漢字的多樣性。
由于《渴盤陁國》是一個罕見的詞語,所以在現代漢語中很少被使用,缺乏常見的例句。在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可能可以找到相關的描述和使用。
《渴盤陁國》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難以确定,因為它是一個特殊的詞語。而且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很少被使用,所以相關的詞彙也較為罕見。在相關地理或曆史文獻中可能會有與它相關的其他詞彙或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