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灣省本島西南部、縱貫鐵路線上。是台灣最早興起的城市。1945年設市。人口703萬(1994年)。曾為台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為台灣省南部重要城市和工業中心。古迹有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台南孔廟、赤嵌樓和安平港古堡等。
台南市是中國台灣省西南部的曆史文化名城,其名稱由地理方位與行政建置共同構成。"台"源自台灣島簡稱,"南"指代方位,二字組合形成"台灣南部"的語義核心。該地名最早可追溯至明鄭時期設立的"承天府",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設台灣府,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建省後成為省會所在地。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台南"作為專有名詞特指"台灣省轄市"(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在行政區劃層面,台南市現轄37個行政區,總面積約2,191平方公裡。作為台灣最早開發地區,其地名系統保留大量閩南語特征,如"安平""赤崁"等古地名均載于《台灣府志》(來源: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撰史料)。文化内涵方面,該市擁有全台最密集的廟宇建築群,其中祀典武廟、大天後宮等21處古迹被列為台灣一級古迹(來源:台灣文化資産局公告)。
語言學研究顯示,"台南"在漢語詞彙系統中屬于"專名複合詞",遵循漢語地名"專稱+方位"的構詞規律。該地名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标注為"台灣省直轄市",讀音為ㄊㄞˊ ㄋㄢˊ(tái nán)(來源:台灣教育研究院語言學數據庫)。地理教材中多強調其"米糖之鄉"的農業地位,這與清代《台灣通史》記載的"糖業之利,半在台南"形成曆史呼應(來源:台灣曆史教科書審定版本)。
台南市是位于中國台灣省西南部的直轄市,具有深厚的曆史底蘊和重要地位。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與曆史沿革
台南市得名于1885年台灣建省後,原“台灣府”改稱“台南府”。其曆史可追溯至1661年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在此設立行政中心,成為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1945年設市,2010年原台南縣市合并為直轄市。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位于台灣本島西南沿海,東臨中央山脈,西靠台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市,南鄰高雄市。面積約175.6平方公裡,轄安平、東區、北區等6個行政區域,舊稱“府城”“鳳凰城”。
經濟與文化特色
注: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4、7等來源。
凹弧飾白楞白鹢寶唾八徵背袋豳雅薄幸不亦樂乎不以人廢言餐具忏祈蠢堆堆打幹墳井浮套杠蓋關解寡欲骨朽鶴鳴九臯何在乎紅壁轟震後聖皇胄歡靥胡耇驕穉郏室金樓子九畿谲略絶手開物客單蘭焚李鴻章盧仝膩味弄器僻嗜樸茂氣悶寝苫枕草棋跱鵲巢賦如運諸掌善刀讨問陶嬰他志聽説鳀瀛僮牧銅駝街萬竅違爽五曲小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