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孤鴻失群。 宋 張耒 《歲暮書事》詩之一:“歲晏北風疾,山空萬谷號。木枯隨意折,鴻斷不成高。”
“鴻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孤鴻失群”,即離群的大雁,常用來比喻孤獨或離散的意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歲晏北風疾,山空萬谷號。木枯隨意折,鴻斷不成高。”
(通過“鴻斷”描繪寒冬中孤雁難飛的場景,強化了詩中的蒼涼意境)。
總結來看,“鴻斷”一詞以孤雁為喻體,兼具自然描寫與情感寄托的雙重功能,常見于古典詩詞,現代亦可靈活用于表達離散與孤寂的主題。
鴻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長時間、長距離地分别或中斷聯繫。它由“鳥”和“斷”兩個部分構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鳥(鳥字旁)— 包含2個筆畫
斷(犬字旁)— 包含4個筆畫
來源:
鴻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定公元年》以及《楚辭》中。在《楚辭》中,屈原的《離騷》裡有一句“維鴻斷于天津”。後來,這個詞也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繁體:
鴻斷是鴻斷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鴻斷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辭海》中,它的寫法是“鴻斷”。
例句:
他們之間由于長時間的分居而發生了鴻斷。
組詞:
延斷、連斷、斷送。
近義詞:
絕交、切斷、分别。
反義詞:
團聚、聯絡、交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