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寄生在桂樹上的一種蟲。《漢書·南粵傳》:“謹北面因使者獻白璧一雙,翠鳥千,犀角十,紫貝五百,桂蠧一器,生翠四十雙,孔雀二雙。” 顔師古 注:“ 應劭 曰:‘桂樹中蠍蟲也。’ 蘇林 曰:‘ 漢 舊常以獻陵廟,載以赤轂小車。’此蟲食桂,故味辛,而漬之以蜜食之也。” 隋 江總 《南越木槿賦》:“井上桃蟲難可雜,庭中桂蠧豈見憐。”
(2).喻隻知食祿的官吏。《楚辭·東方朔<七谏·怨世>》:“桂蠧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處湣湣之濁世兮,今安所達乎吾志?” 王逸 注:“桂蠧以喻食祿之臣也。言桂蠧食芬香、居高顯,不知留止,妄欲移徙,則失甘美之木,亡其處也,以言衆臣食君之祿,不建忠信,妄行佞諂亦将失其位,喪其所也。”
“桂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寄生在桂樹上的一種蟲。這種蟲以桂樹為食,古代文獻如《漢書·南粵傳》中曾提到南粵向漢朝進貢“桂蠹一器”,顔師古注稱其為“桂樹中蠍蟲”,并描述其可漬蜜食用。
引申為隻知食祿而不作為的官吏。此比喻最早見于《楚辭·七谏·怨世》,王逸注指出:“桂蠧以喻食祿之臣也”,批評這類官員貪圖高位卻無忠信,最終将失其位。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看《漢書》《楚辭》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桂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寄生昆蟲,也叫做樟蠹。它屬于吃木材的害蟲,主要侵害桂樹和樟樹等木材,導緻木材腐爛、變質,對木材的使用價值造成嚴重損害。
桂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蟲”,其中“木”表示木材,蟲表示昆蟲。它的筆畫數為25畫,其中“桂”字5畫,“蠹”字20畫。
桂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桂蠹被稱為“樟蠹”,其中“樟”是指樟樹。由于“樟”字的繁體字為「檉」,因此,“樟蠹”在繁體中是「檉蠹」。
在古代寫法中,桂蠹一詞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古時候,桂蠹用的是繁體字,其中“桂”字的寫法為「樂」,而“蠹”字的寫法為「累」。
1. 這片桂樹林曾經遭受了嚴重的桂蠹侵害。
2. 需要注意防治桂蠹,保護桂樹資源。
根據桂蠹的意思和屬性,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桂蠹危害
2. 桂蠹防治
3. 桂蠹侵害
桂蠹的近義詞是樟蠹,它們表示的都是同一種寄生昆蟲。反義詞可以是“健康”或“無害”,這些詞與桂蠹相對,表示木材沒有被寄生昆蟲侵害,保持完好無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