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defects as well as merits] 比喻優缺點并存
升庵論文,瑕瑜互見。——清· 平步青《升庵文選》
比喻優點和特點同時存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升庵論文》:“ 升菴 論文,瑕瑜互見。”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端木子疇 前輩評《麝塵集》曰:‘天分甚高,下筆有鐫鑱造物之緻,而瑕瑜互見。’”
“瑕瑜互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á yú hù jià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人或事物同時存在缺點和優點,強調客觀評價時應全面看待兩者的共存。其中:
適用于評價文學作品、人物性格、藝術作品等需客觀分析的場景,提醒人們避免片面判斷。
瑕瑜互見是一個成語,表示瑕疵和完美是相互存在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玉和目,分别表示瑕疵和光明、完美。瑕瑜互見的筆畫順序依次為1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周頌·蓼莪》:“蓼莪之麥,發齊之苗,瑕社之桃,亦百其蕉。”其中“瑕社之桃”一句意為“桃子長滿了瑕疵”。後來,人們用“瑕瑜互見”表示完美和瑕疵不可分割,相輔相成。
在繁體中,瑕瑜互見的寫法和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例如,瑕字古寫為“瑕疵”,瑜字古寫為“瑈”。這些變化都是隨着時間的演變而發生的。
以下是瑕瑜互見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1. 他雖然有瑕疵,但他的才華無法被忽視。
2. 這幅畫有些地方有瑕疵,但整體上非常完美。
組詞:瑕疵、瑕疵不掩瑜、瑕疵百出、瑕疵紛呈
近義詞:完美與瑕疵互存
反義詞:完美無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