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感歎貌。《楚辭·劉向<九歎·遠逝>》:“情慨慨而長懷兮,信上皇而質正。” 王逸 注:“慨慨,歎貌也。” 清 王亹 《次柴桑乞食和杜于皇》:“慨慨寫所寄,詫歎曼聲貽。”
(2).慷慨激昂貌。 晉 潘嶽 《馬汧督诔》:“慨慨 馬生 ,琅琅高緻,發憤囹圄,沒而猶眡。” 清 黃宗羲 《陝西巡撫右副都禦史元若高公墓志銘》:“慨慨 高公 ,解帶指揮,五百血戰,羸卒半理。”
“慨慨”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慨慨”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表現為:
使用場景:多用于正面評價,如贊美他人品格或行為,常見于口語和現代文學描述。
在古籍中,“慨慨”有兩種延伸解釋(注:相關來源權威性較低,需結合語境判斷):
單字“慨”的本義與情緒相關,既有憤激(如“憤慨”)、歎息(如“感慨”),也有豪爽之意(如“慷慨”)。疊詞“慨慨”通過重複強化了這些特質,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慨慨》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心和廣,總共有16個筆畫。
“慨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一篇中,意為悲傷、哀憐。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慷慨、寬大、豪爽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慨慨”保持不變,仍然是“慨慨”。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慨慨”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主要是筆畫的書寫順序和結構稍有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慨慨”的例句:
與“慨慨”相關的詞語有:
與“慨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慨慨”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