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禮的意思、報禮的詳細解釋
報禮的解釋
(1).報答之禮。《禮記·坊記》:“故君子信讓以涖百姓,則6*民之報禮重。《詩》雲:‘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九章:“或女子終身受夫男之養而忽棄之,則於報禮不公;或男子疑女子而棄之,亦於生育之事未安。”
(2).猶報聘。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公至自晉》:“以伯主之尊,報禮於 魯 ,惟恐或後, 晉 之待 魯 ,非復昔日比矣。”
詞語分解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報。報端。 回答:報答。報恩。報仇。報國(報效祖國)。報酬。 由于做了壞事而受到懲罰:報應。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禮的解釋 禮 (禮) ǐ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乶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刼 )。禮治。克己複禮。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來。先禮後兵。 表示慶賀、友好或敬意所贈之物:禮物。禮金。獻禮。 古書名,《禮記》的簡稱。 姓。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報禮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報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報答之禮
指對他人的恩惠或禮節進行回應的禮儀形式。這一含義源自古代禮制,強調人際交往中的互惠原則。例如:
- 《禮記·坊記》提到:“故君子信讓以涖百姓,則民之報禮重。”,說明以誠信謙讓治理百姓,民衆的回報之禮也會更厚重。
-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讨論婚姻關系時,提到若一方不公則“報禮不公”,體現了禮尚往來的倫理觀念。
2.報聘(外交回訪)
指古代諸侯國之間禮節性的回訪或回贈,屬于邦交禮儀的一部分。例如:
- 明代劉基在《春秋明經·公至自晉》中描述晉國以“伯主之尊”向魯國行“報禮”,反映國家間通過禮儀維護關系。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研究。
- 近義詞:回禮、答謝禮、報聘(需結合具體語境)。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和文獻用例,若需進一步探讨相關禮儀制度,可參考《禮記》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禮這個詞來源于漢字,拆分部首是 “報”和“禮”,共有14個筆畫。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是 “報禮”。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報”和“禮”也有不同的寫法。
“報禮”一詞表示向他人緻以禮品或接受他人贈送的禮物,是一種社交禮儀的表達。例如,當你去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時,你可能會給他一個生日禮物,這被稱為“報禮”。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去拜訪朋友時,帶了一份禮物作為報禮。”在這個例句中,“報禮”表示你帶了禮物去拜訪朋友。
與“報禮”相關的組詞有:“報謝”、“報答”、“報恩”等。這些詞都含有一種向他人表達感激之情的意思。
近義詞包括“饋贈”、“贈予”等詞,它們都可以用來表示送禮的行為。
反義詞可能是“收禮”,它表示接受他人贈送的禮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