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囷窌。糧倉。《新唐書·杜亞傳》:“貧不能償者發囷窖畧盡,流亡過半。”
“囷窖”是古代對糧倉的統稱,包含兩種不同的儲糧設施。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囷(qūn)
窖(jiào)
二、合稱“囷窖”的用法
三、二者區别
| 特征 | 囷| 窖|
|------------|-------------------|-------------------|
|結構 | 地上圓形建築 | 地下洞穴或坑 |
|用途 | 存儲谷物類糧食 | 存儲蔬菜、冰塊等 |
|環境 | 幹燥通風 | 低溫避光 |
“囷窖”是古代對不同形态倉儲設施的總稱,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儲糧智慧。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古代農業文獻。
囷窖是一個漢字,意思是堆放糧食的地方,也可指儲藏物品的地方。
囷窖的部首是囗,共有13個筆畫。
囷窖是中國古代文字,起源于金文。它的繁體字是「[囮/堎]窖」。
在古代,囷窖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篆書時期,囷的形狀更像是一個四方的圍牆,表示堆放物品的地方;而窖則是一個負責儲藏的地洞,類似于一個洞穴。
1. 農民們将豐收的莊稼存放在囷窖中。
2. 他打開囷窖,取出了保存多年的物品。
囷穴、囷谷、窖藏、窖池等。
倉庫、庫房、儲藏室。
散放、散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