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蓂莢。瑞草名,夾階而生,故名。《竹書紀年》卷上:“﹝ 帝堯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 唐 趙彥昭 《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庭樹千花發,階蓂七葉新。”
“階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瑞草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竹書紀年》記載,帝堯時期有草莢夾階而生,稱為“蓂莢”,被視為祥瑞之兆()。古人将其與曆法結合,通過觀察莢數變化推算日期,尤其月小(農曆小月)時,最後一莢枯而不落()。
唐代趙彥昭詩句“庭樹千花發,階蓂七葉新”描繪了階蓂生長之景();宋代朱熹亦在詩作中提到階蓂,體現其在文學中的象征意義()。
“階蓂”是融合神話、曆法及文學意象的詞彙,多用于描述祥瑞或時間流轉。
階蓂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階”和“蓂”兩個字組成。
“階”字的拆分部首是“阜”,總共有6畫。而“蓂”字的拆分部首是“艹”,總共有15畫。
階蓂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蓂兒是賈母的養女,後來和賈寶玉成婚。據說,階蓂一詞是用作形容蓂兒和賈寶玉的愛情及婚姻。
階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階蓂」。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階蓂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在字形上可能會有些微的差異。
1. 他們的婚姻如同階蓂一般,美滿而幸福。
2. 這段階蓂般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組詞:階梯、蓂莢、蓂藤、階差。
近義詞:夫妻、伉俪、恩愛、白頭偕老。
反義詞:離婚、破裂、分道揚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