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 假若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濟南的冬天》
(1).假如。《舊五代史·晉書·皇甫遇傳》:“ 審琦 曰:‘成敗命也,設若不濟,則與之俱死。’”《武王伐纣平話》卷中:“設若當時投水死,如何 周 室得榮昌。” 老舍 《趕集·黑白李》:“你想想吧,設若真是專為分家産,為什麼不來跟我明說?”
(2).猶如;就像。 老舍 《櫻海集·犧牲》:“設若他的苦悶使人不表同情,他的笑臉看起來也有點多餘。” 何其芳 《扇上的煙雲》詩:“設若少女妝台間沒有鏡子,成天凝望懸在壁上的宮扇。”
“設若”是一個漢語連詞,主要用于書面語境,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假如”。以下是詳細解釋:
經典文獻
現代文學
“設若”核心功能是引出假設條件,現代漢語中通常與“如果”互換,但更具文言語感。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設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假設,表示進行一種假設性的論述或思考。
設:由手(扌)和殳(又)組成,其中手表示動作,殳表示擊打;總體意思是用手進行打擊的動作。
若:由艹(草字頭)和右組成,其中艹表示植物,右表示右邊;總體意思是植物的右半部分。
《易經·乾卦》:“乾道變,則吉事方來,由才動,設若大廈,奂然而慶矣。”表示乾卦的變化即将出現吉祥的事情,就像建造大廈一樣豪華美好。
試若(台灣正體字)、設若(香港繁體字)。
古代寫法中,設字的“殳”部字形略有差異,有時候殳的下部會寫成斤。
設若能夠早起,你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設若論、設若議、設若思、設若說。
假如、如果、倘若。
實際、事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