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素的意思、墳素的詳細解釋
墳素的解釋
泛指古代典籍。《三國志·魏志·管甯傳》:“敷陳墳素,坐而論道。” 晉 潘嶽 《閑居賦》:“傲墳素之場圃,步先哲之高衢。”《南齊書·高帝紀上》:“自 軒黃 以降,墳素所紀,略可言者,莫崇乎 堯 舜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引》:“夫以霸閏之朝,草莽之士,猶或拮據墳素,忝竊雌黃。”
詞語分解
- 墳的解釋 墳 (墳) é 埋葬死人築起的土堆:墳墓。墳地。墳冢。墳茔(墳地,墳墓)。 水邊高地:汶墳。 大:墳首。墳燭。 古代的典籍:墳典。墳籍。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網絡擴展解釋
“墳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墳素泛指古代典籍,通常指代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文獻或經典著作。這一用法在曆代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
-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提到“敷陳墳素,坐而論道”,意為通過闡述典籍來探讨道理。
- 晉代潘嶽的《閑居賦》中也有“傲墳素之場圃”的表述,形容以典籍為精神家園。
詞源構成
- “墳”:原指“三墳五典”中的“三墳”,相傳為上古帝王伏羲、神農、黃帝的著作,後演變為對重要典籍的統稱。
- “素”:可指“素王”(即孔子),象征對儒家經典的尊崇,或代指典籍本身。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古代文獻的研讀和傳承。例如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提及“拮據墳素”,即指緻力于典籍研究。
補充說明
需注意,“素”在單獨使用時可能有其他含義(如樸素、素食等),但在“墳素”這一複合詞中僅與典籍相關,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南齊書》等史書或古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墳素》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深刻的意義。它的部首是土,總共包含了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墳素的寫法為「墳素」。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墳素是這樣寫的「墳素」。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人們對已故親人或朋友的敬意和懷念之情。
以下是墳素的例句:
1. 他為了表達對父親的墳素,每年都會去墓地掃墓。
2. 她畫了一副墳素的畫作,來紀念她最好的朋友。
與墳素相關的組詞有:墓地、掃墓、緬懷、追思。這些詞語都和表達對已故親人或朋友的敬意和懷念之情有關。
墳素的近義詞可以是:思念、緬懷、紀念。它們都用來形容對已故親人或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墳素的反義詞較難找到,因為它是一種特定的情感表達,沒有一個明顯的反義詞能夠完全對應其含義。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