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遨遊嬉戲,殘害百姓。《書·益稷》:“無若 丹朱 傲,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罔晝夜頟頟。” 孔 傳:“傲獻而為虐。” 陸德明 釋文:“傲,五羔反。 徐 五報反。” 阮元 《尚書注疏校勘記》卷五:“‘傲虐是作’, 嶽 本傲作敖。按傲,倨也,五報反。敖,遊也,五羔反。《傳》釋傲虐雲‘傲戲而為虐’,《釋文》音五羔反,則當作敖明矣。《釋文》又雲:‘ 徐 ,五報反’,則與上文傲字無别……亦非也。” 漢 劉向 《說苑·反質》:“ 丹朱 傲虐好慢淫,不脩理化,遂以不升。”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虞賓》:“若使其以傲虐之資,輕居臣民之上,則毒痡四海,不有 南巢 之放,必有 牧野 之誅,尚得為愛之乎?”
“傲虐”為古漢語合成詞,包含“傲”與“虐”雙重含義:
本義解析
“傲”指傲慢不遜,《說文解字》釋為“倨也”,強調居高臨下的姿态;“虐”則源于《爾雅》中“殘也”,指暴戾殘酷的行為。二字組合後,形容兼具傲慢态度與暴虐行徑的複合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對統治者品行的批判。
詞性特征
屬貶義動詞或形容詞,多用于描述上位者的性格缺陷,例如《漢書·五行志》載“君行傲虐,則民散亡”,體現其對人際關系的破壞性。
語用演變
現代漢語中已罕用該詞,但在曆史研究中仍作為分析古代社會倫理觀念的關鍵詞。其語義可對應現代詞彙“專橫暴虐”,但更強調“傲慢”與“暴行”的共生關系。
參考資料
“傲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ào nüè,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态度,具體釋義如下:
核心含義
指性情傲慢且殘暴,常與“殘害百姓”或“欺淩他人”相關聯。多用于描述古代統治者或權貴階層的惡劣行徑。
古典出處
源自《尚書·益稷》:“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 此句批評堯帝之子丹朱因傲慢放縱、殘暴享樂而失德。
部分文獻(如)指出,“傲”與“敖”在古文中存在通假現象,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傲虐”在《尚書》中本作“敖虐”,意為“遊嬉為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用例,可參考《尚書注疏》或《漢典》等權威典籍。
骜倨白面書生幫狗吃食變移弁勇豩命才疏學淺滄海遺珠長圓呈現成軸當頭棒倒押韻杜閉黩誓犯威法誅赴節富益耕鉏貫獄故事片兒海漕黑打鴻蹤晦盲嘉舉嬌淫家業家冤饑沴汲路緊切狷忿趷踔釦切窺邊麗句清詞茅蔔陪承鍬乳犢沙刼殺菌劑商彜周鼎詩僧守正不撓綀裳竹笥疏宕說作送納俗學鐵木頭子錢屠釣讬于空言完治未時帷扆物稀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