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麇集的意思、麇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麇集的解釋

[swarm;flook together] 成群聚集

捐者麇集。——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上海地方,為商賈麇集之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詳細解釋

亦作“麕集”。亦作“麏集”。群居;聚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上》:“而 張無垢 師之自 宗杲 出,而學徒徧天下,縉紳儒流,茅靡麏集。”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今若於通都大邑行商麕集之地,雖盡徵之以銀,而民不告病。” 柯靈 《香雪海·阿波羅降臨人世》:“各國新聞記者麇集現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麇集(qún jí),漢語詞彙,意為成群地聚集,強調數量衆多且密集彙聚的狀态。該詞屬書面用語,常見于文學描述或正式語境。

核心釋義

  1. 本義:

    指如麋鹿般成群聚集。本義源于“麇”指獐子或麋鹿群居的特性,後引申為泛指人或事物大量集中。

    示例:商販麇集于市,叫賣聲不絕于耳。

  2. 引申義:

    形容人群、事物密集彙聚于某一處,含擁擠、繁盛之意。

    示例:展廳内參觀者麇集,争睹名畫風采。


字形與詞源解析


古籍用例佐證

  1. 清代《聊齋志異·卷四·念秧》:

    “仕宦者麇集于京師”,形容官員密集彙聚于京城。

  2. 明代《西湖二集·卷十七》:

    “四方商賈麇集”,描述商人群體密集聚集的場景。


近義詞辨析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卷,第143頁。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第473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268頁。
  4.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麇集”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1.讀音與字形

2.基本含義

指人或事物成群聚集,類似鹿群聚集的狀态,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例如:“記者麇集現場”“商賈麇集”。

3.引證與用法

4.異體與變體

5.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曆史或新聞報道中,適用于描述人群、動物或抽象事物的密集狀态。例如:“抗議者麇集廣場”“數據麇集雲端”。

“麇集”強調聚集的規模與密度,具有文雅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讀音及語境適配。如需更多例句,可參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都暴迅鼻窦苾芬鄙子超羣拔類出學竄點帝策法炬凡夫非理伏禮祔祀櫜甲束兵古鐵寒吟喉鏡化消奸人之雄狡兔盡則良犬烹膠棗籍産嗟噓荊吳近聞舊井廐卒拘喚開泰亢熱客艙寇逼摳請靈網曆氣留音機龍勒壟田滿歲梅月圓某時披觏平均獎橋航鬈笄全性榷鐵賽口聖母神皇適長公主贳過騰希偷末突沖香燕鹹潟宵人洗劑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