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凡夫的意思、凡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凡夫的解釋

[ordinary person] 平常的人;平庸的人

凡夫俗子

詳細解釋

(1).平庸之人。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委天下之重於凡夫之手,託廢立之命於姦臣之口。”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凡夫朝為蜩翼之善,夕望丘陵之益,猶立植黍稷坐索於豐收也。”

(2).人世間的俗人。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患乎凡夫,不能守真。”《敦煌曲子詞·十二時·法體》:“ 釋迦 猶自入涅槃,豈有凡夫得長在。” 元 馬緻遠 《陳抟高卧》第二折:“久聞先生有黃白住世之術,不知仙教可使凡夫亦得聞乎?”《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此時衆人聚觀者極多,一個個肉眼凡夫,誰人肯信,都去攛掇那僧人。” 周作人 《糸魚川》:“他是個煩惱具足的凡夫,但歸根是信托 彌陀 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凡夫”是一個多維度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普通語義

  1. 基本含義
    指平凡、無特殊才能或修養的人,常與“俗子”連用為“凡夫俗子”。拼音為 fán fū,出自古代漢語,如《六代論》中“委天下之重於凡夫之手”。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形容普通人。例如《西遊記》描述“毀經謗佛的凡夫”,突顯其與超凡脫俗者的對比。

二、佛教語義

  1. 宗教定義
    佛教中指未覺悟的世俗之人,因“無明”(即迷惑事理)而沉溺于五欲、流轉生死,無法自主生命方向。梵文音譯“必栗托仡那”,意譯“異生”。

  2. 深層特質
    凡夫的生命狀态表現為“心被物轉”,即被情緒、念頭或外境所控,甚至持續一生。佛教經典《金剛經》提到“凡夫非凡夫”,實為破除對“凡夫”概念的執着。

三、哲學引申

從玄學視角看,凡夫執着于世間萬物為實有,陷入貪戀、鬥争,導緻輪回不息;若能觀萬物如幻影,則超脫凡夫境界。

總結

“凡夫”既可指世俗的普通人,也承載了佛教對未覺醒者的深刻批判。其含義從日常的平凡性延伸到宗教哲學中的覺悟困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凡夫》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描述那些普通人,常人,不具備超凡能力或者特殊才能的人。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第一個部首是“幾”(一),第二個部首是“大”(人)。 根據國際漢字編碼一級字部首,第一個部首“幾”(一)屬于“一”部,第二個部首“大”(人)屬于“人”部。 《凡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文獻。“凡夫”在佛教中指的是未修行者,還未達到解脫的普通衆生。這個詞隨着佛教的傳播,漸漸被社會普遍使用。 在繁體字中,《凡夫》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上保持一緻,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漢字。然而,《凡夫》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和現代漢字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關于《凡夫》的例句:他是一個樸實無華的凡夫,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與《凡夫》相關的組詞有:凡人、凡俗、凡夫俗子等。 與《凡夫》近義詞有:普通人、常人、平凡人等。 與《凡夫》反義詞有:菩薩、聖人、賢者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