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賞香的宴會。燕,通“ 宴 ”。 宋 陶穀 《清異錄·熏燎》:“ 李璟 保大 七年,召大臣宗室,赴内香燕,凡中國外夷所出,以至和合煎飲、佩帶粉囊,共九十二種, 江 南素所無也。”
(2).對 宋 燕瑛 的貶稱。《宋史·燕瑛傳》:“時 瑛 在 嶺嶠 七年,括南海犀珠、香藥,奉宰相内侍,人目之為‘香燕’。”
(3).指焚香所生的煙。 宋 唐瑩中 《江行雜錄·花蕊夫人宮詞》:“靜甃玉堦橫水岸,禦爐香燕撲龍牀。”一本作“ 香氣 ”。
“香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賞香的宴會
“燕”通“宴”,指以品香為主題的聚會。例如宋代陶穀《清異錄》記載,南唐李璟曾舉辦“内香燕”,彙集各地香料九十二種。
對宋燕瑛的貶稱
宋代官員燕瑛在嶺南任職期間,搜刮南海香料、珍寶進獻權貴,時人諷刺稱其為“香燕”(《宋史·燕瑛傳》)。
焚香産生的煙霧
古詩文中用“香燕”形容焚香時的輕煙缭繞,如“禦爐香燕撲龍床”(宋·花蕊夫人宮詞)。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進一步确認詞義。
《香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香味撲鼻的燕子”或者“散發出香味的燕子”。香指的是芳香的味道,燕則是指一種鳥類。綜合起來,香燕可以形容燕子身上散發的香味。
香燕的拆分部首是“虍”和“火”,其中"虍"是部首,表示猛獸;"火"則是“燕”的聲旁。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香燕的總筆畫數為18。
《香燕》一詞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世說新語·豔色》:“吳縣杜家有大燕而香”。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描述燕子或者形容香味的常用詞語。
香燕的繁體字與簡體字形狀相似,沒有本質上的區别。
古時候人們對漢字的書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香燕也不例外。具體的古代寫法請參考專業的古文字典或研究資料。
1. 夏日的黃昏,滿園的花香和燕子飛舞的身影交織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2. 這款香燕蛋糕以其獨特的香味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香霧、香氣、香脂、燕子、燕語、燕子回暖
芬芳、馥郁、芳香
臭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