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廟的意思、壇廟的詳細解釋
壇廟的解釋
壇指天壇、地壇等;廟指祖廟及諸神廟。《周禮·春官》有典祀,負責四郊壇廟的祭祀。其後曆代都有掌壇廟祭祀的官員。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于是歌頌其威靈,緻美于壇廟,久而愈進,文物遂繁。”
詞語分解
- 壇的解釋 壇 (①壇④壇罎) á 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築的高台:天壇。地壇。登壇拜将。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壇。 僧道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神壇。法壇。 文藝界、體育界或輿論陣地:藝壇。文壇。球壇。論
- 廟的解釋 廟 (廟) à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廟。宗廟。太廟。 供神佛或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廟。嶽廟。寺廟。 王宮的前殿,泛指朝廷:廟堂。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壇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祭祀建築類型,其含義可從定義、分類、曆史演變及建築特點四方面綜合解析:
一、定義與功能
壇廟是“壇”與“廟”的合稱,屬于禮制建築,用于祭祀自然神、祖先及聖賢。
- 壇:露天台型建築,以土石築成高台,用于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等自然神靈,如北京天壇、地壇。
- 廟:屋宇建築,用于供奉祖先、聖賢或山川神靈,如太廟(帝王祖廟)、孔廟(文廟)、岱廟(泰山神廟)。
二、分類與祭祀對象
- 自然神祭祀
- 壇:天、地、日、月、風雲雷雨、社稷(土地與五谷之神)、先農等,由帝王主祭。
- 廟:五嶽(如泰山岱廟)、五鎮、四海、四渎(江河)等山川神靈,多遣官代祭。
- 祖先與聖賢祭祀
- 宗廟(太廟):帝王祭祀祖先,明代後庶民可設宗祠。
- 聖賢廟:如孔廟、關帝廟,體現對文化與道德的尊崇。
三、曆史演變
- 起源: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後期,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紅山文化已出現祭壇與神廟。
- 發展:商周形成制度,秦漢至明清不斷完善。明代北京壇廟群(如天地壇、社稷壇)集曆代之大成,建築規制嚴整。
四、建築特點
- 形制:壇為露天高台,象征“天圓地方”(如天壇圓丘、地壇方丘);廟仿宮殿形制,等級森嚴,多用庑殿頂。
- 布局:強調中軸對稱,體現禮制秩序;裝飾含雕刻、彩繪等藝術,兼具宗教與政治象征意義。
壇廟是中華文明“敬天法祖”思想的物質載體,融合了政治、倫理與宗教功能,其建築形式與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等級觀念與自然崇拜。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北京天壇),可參考相關建築史文獻或權威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壇廟》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供奉神明的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壇廟》的最早記載是在《康熙字典》中。其中,“壇”字的部首是“土”,總共6畫;而“廟”字的部首是“廣”,總共6畫。
來源
《壇廟》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衆多宗教儀式和祭祀活動需要場所供奉神明。因此,壇廟就成為祭祀場所的代名詞。
繁體字形式
在繁體字中,壇廟對應的字形分别是「壇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壇廟》的字形也有些許差異。具體而言,古時漢字寫法為:
壇:「壇或罈」
廟:「廟」。
例句
1. 村裡修建了一座壇廟,供大家祭祀神明。
2. 大臣們在朝廷上為國家安康臨建壇廟祈福。
組詞
1. 朝壇:古代皇帝舉行重要祭祀儀式的場所。
2. 廟堂:泛指政府機關、官府的大廳。
3. 土壇:用土塊堆砌而成的供奉神明的場所。
近義詞
神殿、祠堂、祭壇。
反義詞
大堂、廳堂、廟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