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橙丁的意思、橙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橙丁的解釋

用橙子小塊加糖做成的蜜餞。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下》:“橙丁四斤,鮮桃八十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橙》﹝集解﹞引《事類合璧》:“其實大者如盌……可以和葅醢,可以為醬虀,可以蜜煎,可以糖制為橙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橙丁"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特指一種以橙子(主要是橙皮)為原料制成的蜜餞類食品。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制作工藝

橙丁指将新鮮橙皮或橙肉切成立方體小丁狀(通常邊長約0.5-1厘米),經糖漬、煮制、幹燥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蜜餞制品。其核心工藝在于通過糖液滲透置換橙皮中的苦味物質,同時保留柑橘類芳香。該定義符合《食品工業術語》(GB/T 15091-1994)對果脯蜜餞的分類标準。

二、核心特征與用途

  1. 形态特征:呈均勻小立方體,表面常附着透明糖霜或糖漿,色澤橙黃至琥珀色。
  2. 風味特點:兼具橙皮清香與甜味,質地柔韌有嚼勁,部分品種保留輕微苦味以平衡甜度。
  3. 主要用途:
    • 烘焙原料:廣泛用于蛋糕、面包、月餅等糕點的餡料與裝飾(如廣式五仁月餅);
    • 零食直接食用;
    • 甜品點綴(如八寶飯、冰淇淋)。

三、名稱由來與地域差異

"丁"字源于其立方體形态的象形描述,與"肉丁""蘿蔔丁"等構詞法一緻。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丁"作量詞可指"小塊狀物"。不同地區對同類産品有"糖漬橙皮""香橙丁"等别稱,但"橙丁"為行業通用名稱。

四、相關文化背景

橙丁制作承襲中國傳統蜜餞工藝,南宋《武林舊事》已有"香藥果子"記載,橙皮蜜餞屬其中一類。現代食品工業中,橙丁生産需符合《蜜餞通則》(GB/T 10782-2021)的衛生與質量标準。


參考來源:

  1. 國家标準《食品工業術語》(GB/T 15091-1994)
  2.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糕點工藝學》
  3.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國家标準《蜜餞通則》(GB/T 10782-2021)

網絡擴展解釋

“橙丁”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作為食品名稱 指用橙子果肉切塊後加糖制成的蜜餞,屬于傳統糖漬食品。其制作方法可追溯至明代,常見于文獻記載:

  1. 曆史記載:明代沈榜《宛署雜記》提到“橙丁四斤”作為貢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橙子可“糖制為橙丁”。
  2. 原料與工藝:選用成熟橙子切丁,經糖漬或蜜煎工藝加工而成,常用于佐餐、糕點配料或藥用。

二、作為成語(需謹慎使用) 提到“橙丁”為成語,比喻事物極小部分或極少量。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佐證,可能為現代網絡語境下的引申或誤傳,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哀酸抱柱對兒标籤瞠然自失雠僞撮哄彈冰稻孫打樁機電隕低凹蹀鞚鬥嚣笃暗蠹冊惡林飛練縫兒墳圈浮居阜茂狗口裡吐不出象牙歡伯回部昏蹶急刹車酒腳開鬨客旅來飨老莊立君流輩麥櫻貊鞨末截墨水池南地賠樁頗奈強食靡角輕袅袅訖事全美熱加工山公啓栅牆盛壯霜锷溯流而上台制唾盂帏蓋甕天蠡海無輩梧桐斷角五戊五怸無憂習察